会展平台的商务交流之道(12月31日)


 

每到年底、年初,总是会有数不清的聚会、盛典、颁奖仪式。

媒体运营机构希望通过聚会的方式留住客户,来年有更广阔的合作,机构则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同行自己还活着,而且活得比某些人好;明星人物则在鲜花与掌声铺成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荣誉,往往是那样的荣誉支撑他们前行。

会议、展览、教育、培训,原本就是拓展商务人脉资源的重要场合,这样的场合被忽视了,不仅没有将相应事件的含金量充分挖掘,而且会让与会者有鸡肋之感。而如何将此资源充分挖掘,并包装成为独特的个性化服务,让自己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值得每个从业者深入探究的事情。

 

不同的人出席社交活动,有不同的目的。

有多少人是单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参加会议的?怕是不多;有多少人是为了看热闹而去的?应该也是不多;绝大多数人不是为了多认识人,就是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

更有一些人,或者是没有带名片的习惯,或者是习惯于由助理代替发名片。或者是原本就已经是公众人物或者明星,感觉自己无须携带并与别人交换名片。所以含金量高的嘉宾往往不会主动跟别人交换名片,即使面对比较普通的与会者申请交换名片,也有很多的勉强成分在。细微之处,总是会让人有盛气凌人的感觉。

但是,通常是自己带足够多的名片的时候,却无法换到自己想要换到的名片,而换到的却是鸡肋型的名片,随手丢掉有些不礼貌,不环保,但保留下来,也没有什么含金量。自己的名片发出去了,相应的困扰也就来了。在会议之后,陌生人的电话。总是会干扰正常工作。

有多少人在交换完了名片之后,所收集的那些名片一次都没有联系过,即使有过联系,都未必可以记得充足的有效信息,那些信息对自己是否有用就更难讲了。也不是所交换的所有名片都没有价值。但即使是在会场交换过名片了,在会议之后的下次见面的时候,大体还需要再行交换一次名片。

 

但是,假如你外出,出席会议培训等商业活动,随身携带不要忘记什么?依然是名片!

假如外出的时候,由于匆忙而忘记带名片了,又会有怅然若失之感,毕竟是投入了时间成本与财务成本的,与那么多潜在的商务机会失之交臂,难免会有损失。因为有这样的矛盾,所以才会有相应的服务空间。

 

把商务信息印刷在胸牌背面是好方法。通常,胸牌的设计者,都只是单面设计与印刷的,背面往往是没有任何设计元素的。这种就让会展的策划者与组织者有了个性化服务的空间。

其实会议的组织者,大体可以通过在胸牌的背面,插进一页打印好的身份信息的方式,为与会者提供服务,假如希望做得更精细,更可以用把与会嘉宾的照片贴上去,

在年会之类的社交场合,显示身份的方式都是一些花费巨大的胸花之类的点缀装饰物,其实胸牌更可以给人感觉受到尊重与细微服务,如此身份牌就不仅是入场的特定标识,更可以在与会人员不方便携带名片或者觉得交换名片麻烦的时候,在会议过程中的交流说明自身的身份。

如此,当交换联系方式的时候,索取对方信息的人,就可以通过抄写的方式,对于对方加深印象,即使是用签名而不是抄写的方式,都可以让双方实现不同的心理需求。

 

也有很多的会展机构,将与会者按照不同的方式,把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场地进行归类管理的。至少越来越多的会议把媒体人员与行业人员分开,把发表演讲的嘉宾、颁奖嘉宾与领奖嘉宾,与普通的单纯参会的嘉宾,在会场所安排的位置上相对区分开来,所佩戴的胸卡的颜色与桌牌上进行相对区隔开来。

将带有商务与个人信息的卡片按照拼音排列进行签到与会议管理,不仅可以避免名片的浪费,还可以把这种服务纳入到新的规范之中。还可以编辑成同学录或者嘉宾通讯录。并在汇总之后,使得嘉宾包括照片在内的个人信息得到通过手册传播的机会。

所以桌牌与胸牌等东西,将组合到一起,成为会展策划与组织机构是否具有专业性,是否具有服务意识与系统的服务理念重要的组成部分。

 

貌似简单的一片纸,却在对与会者进行归类,更是个性化的服务的同时,也体现会议承办者对与会人员的尊重,让来宾感觉更受重视。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管理,突出对VIP人员的重视与个性化服务。

更有意思的是,会议的组织者特别可以专门设立一系列的服务,专门收集并整理针对重点的与会者在会议期间的社交服务。为他们提供商务洽谈、接收媒体采访,与相关人员合影留念的机会。

 

贾春宝

20111231日星期六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