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解读的说法,孔子是在作启发式的教学,不说什么是“孝”。只让小孟自己想,让小孟想想父母在儿子生病时候所作的一切,包括那种担忧的心情。自然就会明白了怎样对待父母,也就明白什么是孝了。这很符合孔子一贯主张的“换位思考”的思维模式,似乎也很有道理。
还有其它的说法,这句话还可以解读为“父母只用担心自己的(父母的)病”。这种说法和只担忧儿子的病的意思差不多,也就是不用担心其它的事情了。能减少父母的忧虑也是孝,似乎也说得过去。
还有“子女忧父母的病”的说法,似乎也有道理。意思是子女应该时刻想着父母的身体是不是健康,否则就有可能发生“子欲养而亲不在”之失了。这也很符合儒家的伦理观念的,也算是一种解读。
究竟是哪一种?可惜没有“时间机器”可以采访一下孔老夫子。先辈的达人们都吵得一蹋胡涂,我一后生小子就不再胡解乱讲了。
不管是谁忧谁,其核心也不出“仁、爱”二字,至于怎么理解?见仁见智吧。
孟武伯问孝2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