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地产发展特别是房地产,正在承受“压力测试”。近年来汹涌澎湃的房价导致了一轮又一轮针对房地产的“定量紧缩”宏观调控,不仅国人关注,而且全球经济都在关注。房产价格今秋以来寒意渐浓,及至严冬将至,伦敦金属交易所贱金属价格大幅跳水。
预言地产价格的发展方向,我自知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不幸的是,太多的专家不仅在价格的方向,而且在时间上同时下注预测,从数学上讲,这不是两个小概率的独立随机事件的乘积吗?能靠谱吗?当然,去年我也作了一回大胆的、长期的、模糊的预言,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我讲到了房地产的“非理性繁荣”——房地产发展带有强烈的金融属性和投机性,导致房价过度膨胀,抑制了创新、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价值的实现。
我至今仍然坚持我此前的看法。房地产发展的确过度透支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一方面,我承认房地产代表了中国经济30年来高速发展积累的财富实力,从整个国家合并的资产负债表上看,所有的金融工具所代表的债务相互抵消,大致上表的左方是房地产、设备等实物资产,以及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表的右方就是所谓的国民财富。因此,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无需太多的数据,或者去辩证数据的真伪,看一看全国各地,哪怕是沙漠之城遍地开花的房地产,就知道我们确实取得了发展成就。
但是,另一方面,我不得不承认,地产的过度繁荣也恰恰构成了我们国家巨大的“财富陷阱”,当大量商业地产租金低廉,大量的商品房空置起来,越来越多的“鬼城”若隐若现时,国家的经济增长从何而来?没有了强劲的增长和竞争力,这些所谓的财富能经得起时间的蹂躏吗?最终是要被市场的流动性重新估值——不客气地说,我们终将迎来地产价格的逆周期,无论我们怎么不情愿,无论我们的国情与发达经济体有何不同。当然,我知道不少抱有幻想的开发商期待政府再一次举起“大火箭筒”——像2008年底那样向市场喷射货币。在此,我给出的简单答案是不可以。请诸位多去研究一下日本“失去的十年”吧,难道日本央行也像今天的欧洲央行这样谨慎吗?归根结底,货币没有那么大的魔力。
那么魔力来自哪里?我觉得是科技乃至整个社会蓬勃发展的创新创业。以我的观察,美国经济之所以具有弹性和活力——这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最喜欢讲的,很大的原因就是人家的资产负债表上知识产权资产比例比我们高多了,塞满了许多诸如专利这样的知识资产。苹果公司iphone、ipad产品无中生有地创造了大量需求,这是一个令人信服的例证。
那么,中国地产发展如何“软着陆”?我的建议同样是向科技搬救兵吧,向科技要未来,只有地产与科技有机结合,才可能是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大致上如此。地产与科技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科技进步成果“武装”建筑,提升建筑的品质,使其更安全、环保、低碳、人性化,更具有性价比,提高人类居住的幸福度、舒适度,但这还不够,至多是地产本身的结构升级。
科技地产何时迎来春天?
评论
编辑推荐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