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有待顺畅 市场景象远虑近忧(2)


  购煤合同难落实成空文

  “要人家煤就是要人家钱,要人家钱就是要人家命。”为了从别的省份调到煤,要发挥“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

  这几年在电煤日渐紧张的情况下,一些煤炭产区省份纷纷出台措施,限制电煤外流,有的省份“压产保价”,增加煤炭匮乏省份调运难度,加剧区域之间的利益纠葛。

  近年来,煤炭匮乏省份负责人纷纷带队到富集省份凭借各种“关系”和“交情”去求煤。《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湖南采访了解到,多年来湖南电厂多是从河南、贵州调煤,近年来从这两个省调煤的难度越来越大。今年以来,河南的“重点合同煤”兑现率只有19%,贵州的合同兑现率也只有27%。“今年幸亏一位省领导带队到山西求援,山西省给了很大的支持,要不然要停掉一半用电,整个社会就会瘫痪”。

  一位从事调煤保电的干部说:“要人家煤就是要人家钱,要人家钱就是要人家命。”为了从别的省份调到煤,他们发挥“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有一次到某省去调煤,对方当场答应了,但回来没几天,对方就发传真说调不到煤表示道歉。实际上,在煤炭富集省份,也因价格不顺而调不到便宜的电煤,今年贵州、山西等省煤炭产区也出现电荒,本省电煤都难以确保,要想保外省就更难了。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张福生说,这几年,全国许多省市领导带队到内蒙古签订购煤合同,但由于电网、运输通道都不归地方政府支配,加上电煤价格体制不顺,这些“合同”最终都难以落实,变成一纸空文。

  除了调煤,在输电方面,不同电网之间因有各自的利益重心而亦有“积怨”,协调困难。最近几年,内蒙窝电严重,尤其是新发展起来的一些风电资源,白白浪费。“电力项目可研、设计、建设、验收、运行管理等这些职能都集中于国家电网公司一个企业,一些缺电省份无可奈何,因为没有规划、建设、分配电力的权利,只能眼巴巴等着拉闸限电。”一位业内人士说。

  一些省份被迫启动调煤保电

  为了确保电力供应,一些省份被迫启动调煤保电,用行政手段干预煤炭生产调运。耒阳市是湖南省最大的煤炭产区,年产煤炭400余万吨。分管副市长罗卫华告诉记者:“调煤保电压力太大了,有很多苦衷。”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湖南煤炭产区冷水江市采访了解到,今年湖南首次启动春季调煤保电,遭到了当地政府和煤炭企业的消极抵触。10月1日起,迫于电荒压力,湖南省再次启动调煤保电工作,将2000万吨电煤任务分解至各地煤矿,省政府拿出8000万元奖励电厂发电,并与各级政府签订责任状、按旬考核。规定“连续1个月完不成任务的,由省监察厅会同省经信委、省煤炭局和省物价局约谈市州政府分管负责人;连续2个月完不成任务的,由省调煤保电领导小组约谈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并适时启动行政问责程序”。

  耒阳市是湖南省最大的煤炭产区,年产煤炭400余万吨。分管副市长罗卫华告诉记者:“调煤保电压力太大了,有很多苦衷。”耒阳除了省属国有企业湘煤集团外,其余是78家民营煤矿企业。“这些老板都算经济账,送一吨煤炭亏损两三百,一年亏损几百万元,他们说为什么电价不能提,压着我们老板。有的老板甚至说我给你政府每吨煤捐100元钱,别让我把煤送到电厂去。”

  耒阳市经信局局长钟文光也对调煤保电叫苦不迭:“78家煤矿企业的一半产煤用于保电,我们对完不成调煤的企业只好采取一些措施强制完成。”他介绍,目前耒阳市很多煤炭企业老板在寻求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