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些“代表”,多一些“亲自”


少一些“代表”,多一些“亲自”

  

  岁末年初,又到了走访慰问、访贫问苦、送温暖等活动集中开展的时候。每每此时,一些领导干部来到慰问对象家中,总会说上一些温暖人心的话,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当然,总少不了“代表党委政府、代表干部群众”等的说道。

  其实,不单单在走访慰问的时候,一些领导干部会将“代表”一词挂在嘴边,就是在调研考察、大小会议等不同场合,也常常会“代表”这、“代表”那的。这似乎已经成了官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套路、习惯。

  “代表”、“代表”,说到底,不是其本人,因而也就很难表达“被代表”者的本人意愿和真实想法,换句话说,“代表”的含义中有着很多“虚”的成分。就拿春节慰问来说,更有胜者,一些领导干部自己不下去,而让下面的同志“代表”自己。笔者认为,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组织活动、召开会议、走访慰问等,最好还是少一些“代表”,多一些“亲自”。

  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实,做学问如此,做工作更是如此。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作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领跑者,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躬行”、“亲自”,既不要轻易“代表”、“代替”别人,更不能让别人“代表”“代替”自己,要以一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狠抓落实、重在实践的精神行事为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一些主要领导干部,之所以喜欢“代表”别人或被别人“代表”,还是源于其头脑中固有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流毒。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了高人一等、高高在上,得意于强加于人、强奸民意,明明不是那么回事,常常能“吹”得天花乱坠、有鼻子有眼,不管群众是否愿意、是否乐意,也喜欢“代表”群众的意愿,甚至根本就是胡说八道,说的根本就是官话、大话、套话、真实的假话。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身子不动嘴琅琅,热衷于指挥别人、要求别人,自己不去做、不去行,还要求别人这样那样,俨然他就是领导、老大。更有一些领导干部,天生就喜欢挑三拣四、挑肥拣瘦,对自己没有利的,坚决不“亲自”出马;有利可图的,脑袋削尖了“亲自”参与,去争去抢。于是,下基层,找人“代表”;参加会议,找人“代替”;进修学习,有人“代劳”。

  “领导干部”,顾名思义,就是既要“领”又要“导”的干部。“ 领”的实质是先干、先做,“导”是“领”的后续和深化,这个过程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概括,是对“领”的升华和提高,是更高层次的“领”。俗话说: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干部是干出来的,一要干活,二要干净。不干活,不出政绩,肯定是不合格干部。不干净,贪污受贿,肯定会被淘汰或者被惩罚。干部也叫公仆,就是公众的仆人,就是让大家使唤的,为大家服务的。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就是干活的一个负责人,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工作落实者,是一个能当干事的领导。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带头、自信、实干”,而不能成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代名词或代言人。而要做到如此,必须少一些“代表”,多一些“亲自”。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