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2011年楼市惨淡的会是什么?


自“春节”结束后,有关楼市成交“惨淡”现象,网上应有尽有。其中联系最为广泛的还是由政策所引起。似乎有人故意忘了本属“淡季”,用网友的话说,“都春节了,谁还卖买房啊?”


但不管现状如何?如纯属“淡季”因素引发,那么市场会在其规律性下,逐渐恢复到正常态势。但如果渗入了政策因素以后,也就没什么规律可言了,即使市场要恢复,更多可能要有某一契机。本文的“打破2011年楼市惨淡的会是什么?”说的就是这一层意思。


2011年楼市整体用“惨淡”两字虽目前还不能枉加,但阶段性“惨淡”也是可肯定的。因为就72城市采用“限”和加息预期这两项,足使楼市“惨淡”一阵子了。而又根据中央要求,各地方政府都要在3月底前拿出调控细则和“控制指标”分析,楼市3月份底前,“惨淡”状态或已无悬念。


但是全年“惨淡”也是不现实和不客观的。象股市一样,即使是熊市,每年也会有一波“吃饭”行情出现。况且楼市目前并不能判断为熊市,因为供需矛盾并没改善,土地高价出让仍有市场,中国经济的引擎仍是房地产。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惨淡”不可持续。


诚然,从以往的经验看,楼市走出“惨淡”总得有一契机。这种契机其实是在有意无意地告诉人们,观望该结束了。更前面的无需再回忆,就说说2010年的情况吧,故事情节就简单一点了。记得自4月17日调控出台后,市场最为“惨淡”的,要属零成现象了。但是这一情况在7月就有所改变,一面是温家宝总理去浙江调研经济情况,而另一面是央企频繁高价拿地,这一情况的出现,本人以为就是一种契机。所以在7月11日写了“国资委“授意”央企拿地犹如社保基金入股市”。虽然“授意”两字有关方面曾辟谣,但高价拿地确也是事实,从3月15日央企出现天子脚下做“地王”,曾被规定要在一定时间段退出,到后来央企再疯狂拿地,不但退出之事只字未提,而且还被“误认”为授意,这一变化,不是契机?又是什么?所以我们看政策,不要老是政策怎么样怎么样,根据实际也会变的。所以在8月12日又写了“楼市回暖属大势所趋”。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判断还是正确的。

 

时值2011年,我们说这样的契机还会有。正确与否只是个人目前猜测而己,同时也作为讨论,更希望网友们一同参与。最有希望打破2011年楼市惨淡状况的,一、仍是土地出让价格高(不展开)。二、限购令个别城市会取消,时间段在三季度后,理由有以下几方面。1、届时随着交易减少,房价涨势不再。2、限购本身属质疑的行政干预,且开始之初就称“暂时”。3、主流媒体一直以来属代表高层意愿也称,限购不会长期存在。那么率先将取消又会是哪儿呢?我认为应该是上海。理由是,上海有房产税试点,房产税如果累进税率应用得当的话,其功效其实和“限购”没什么差别的,再说了取消了“限购”,如仍有人想投资或投机的话,岂不房产税又可多收,何乐而不为呢?故事就此,市场千变万化,总之希望大家善于捕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