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消费品行业的营销费用管理(24)--营销费用的分析


快速消费品行业的营销费用管理(24)--营销费用的分析
 
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谈谈我们之前是怎么做分析的,包括分析的方法、维度、工具等。
 
1、分析的维度:这个根据企业的性质和要求自己来定,分析的维度越多当然投入的精力也就越大,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工具的话,时效性和准确性都会受到怀疑。我们之前分析的维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时间、产品、组织、地域、客户、销量、利润、费用、投入产出比等,一组合工作量就上来了—报表会多得让人头晕,到底什么人该在什么时候看什么报表,怎么看,这里面学问不少,AMT有一个专门的咨询产品--《经营分析体系》,谈的内容就包括这方面的问题。
 
2、分析的方法:这个就大同小异了,如横比、纵比、绝对值、相对值等。方法简单,只是一个工作量的问题。
 
3、分析工具:用的比较多的是Excel,这东东非常之好,实在是灵活,功能也强大,如果分析的内容不多,用它最合适了。另外,比较专业的就是专门的BI软件,现在它们灵活得让人已经叹为观止了。
 
4、判断的标准:这个是分析的核心。当我们用上面的方法、维度整了一堆数据和结果出来,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合理吗?这个才是真正显示一个人水平之所在。为什么说一个人有洞察力?同样一张报表,张三看没感觉,李四一看大惊失色,这就是差异。有些标准是显性的,比如销量进度,利润率等,与年度计划一比就知道是否有问题。但并非所有的标准都会显性的体现在一张报表上,一方面是报表的设计水平,另一方面报表篇幅也的确有限,无法按每个人的要求列示很多标准以供判断,而且,数据太多了,还会干扰判断。
 
这些隐性的判断标准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它来源于大家平时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标准,就象心中会有一杆称来衡量事物的合理性,这杆称准不准,是称什么的东西,能称多重的东西,是不是经常维护更新,都影响着这个人的判断力。
 
有些称是称很重的东西的,如车磅,精确到公斤足矣。好比公司的总经理,看大局就行了,什么都关心得很细的总经理不是个合格的总经理,而且还是一个累得慌的总经理。总经理关心什么指标,他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很明确,一般变化不大。相对来说,总经理很好侍候。但有时候总经理这杆称也有年久失修的时候,老标准老观念一用就是好多年,这时大伙就要帮他调调称。
 
有些称是称大众商品的,如买菜买水果,精确到两足矣,生活中经常要用。好比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是分析报表的最大用户,他们要求的管理报表,不能太粗,但也不用太细,能说明一个领域的情况即可。而且他们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化,如地域调动、岗位性质变化,换称的频率较高,否则要么被人骂奸商,要么自己吃了亏还被人骂傻蛋。
 
还有些称是称小东西的,就象以前上学时用的那种天平,要精确到甚至克以下,不过用的情况也不是太多,只在实验室时才可能。好比公司的基层员工,平时主要负责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讲究的精确,就象会计做帐一样一分都不能差,有时他们也做些分析,但都是某一小块领域。由于他们是专门做一行,因此他们的称的精度很高,有点差异就可以看出来,但要称大东西就不行了。
 
总之,分析的核心就是判断标准,而判断标准因行业、职位、岗位等而异,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就要时时注意维护心中的这杆称。
 
 
【邓国清 MSN[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