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战略漫谈


作者:王昕
整理:王昕工作室
 
这是我前段时间与思控科技的赵航总经理一次谈话整理出的内容,很有当前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些企业的典型问题,整理出来供参考:
 
时间:2008-7-5
人物:王昕,中国华典咨询四川机构
    赵航,思控科技公司,总经理,安徽人
 
一、咨询
赵航:王老师,咨询好做么,企业为什么要接受外人来咨询,还要付那么多的钱,对于我们自己的企业,我们自己最清楚,外人如何达比我们更厉害,来解决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呢?
王昕:赵总的问题很有代表性。
是呀,我们首要为自己问清楚自己‘我们为什么要接受别人的咨询?’这是根本。
举个例子来说,咨询机构象个医疗机构,而企业及企业负责人是病人或可能是病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通常只接受感到舒服的人来求助才可能诊断,而不会接受在自己很舒服的时候突然来个人说‘我们来帮你治疗’的说法与行为的,这是一回事。
也许,我们会在小说与电视剧上看到一些行为怪僻的神医见到很正常的人说,你有病,你要帮你看病,这也肯定会遇到相当大的抵抗,即使是最不讳疾忌医的人也要等你做一点小测试,反应果如其然才会让你的诊断进行下去。
作为一个专业的管理服务机构,我们会做一些主动行为。比如,我们一直有一项工作就是支援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企业,我们会向其提供所需的专业服务,少收费或只收很少的费用。在这次地震中受灾的区域经济重新规划中,我们也免费尽自己的努力提供了援助。
但是我们大部分的经营行为要遵守行业特性要求,为有需求,有意识获取咨询服务的企业机构提供服务。
赵航:我同意。
王昕:……,同理,咨询很难是找上门劝你接受咨询,这与培训有很大的区别,培训只是在问题很确定的情况下做出解决问题的最后行动(当然,这不包括企业的执行)。而咨询则是对糊模的未知进行分析、梳理、确定,是行之纲目。
我们承认一个事实,企业主/或是管理者对自己的企业更为清楚,不过其中恰恰暴露出新的问题‘企业要么不接受咨询,要不么当甩手掌柜的’什么意思呢?比较抗拒我们很容易理解,当甩手掌柜的则代表另一种典型心态,我是出了钱的,所有事情由咨询公司来解决,我只管抱着两膀子在旁边看看就得了,……这是一种比较可笑的事情。
我们理解人们的上帝身份的心态,但是如果连服务、协作的心态都没有的人,是不会真正体会到上帝的感受的。感受上帝的感受,前提是知道自己的麻烦,然后,眼见着如期解决。
记得笑星范伟曾有一段台词:幸福是一种相对的感觉,比较而言……好了的感觉。
我们要么不做,要做就得尽全力去做,这是每一个想做事的朋友的基本心得。你现在找咨询公司/师来是为了解决你自身的问题,不是看谁的本领,核心目的是解决你的麻烦。所以解决这个麻烦,离开你本人的配合几乎是不可以解决的,过程中你不要‘觉得又出钱又出力’,‘这下亏大了’,你应想‘我离解决麻烦又近了一步’。
这也就是我们做咨询时必要成立的项目小组必须包括:‘专家团队+企业管理团队。’
我们重视企业的配合,不配合的企业,我们没有信心去解决他/她们的问题或麻烦,所以我们通常以礼貌的拒绝,也许,这在别人看来是个机会。
咨询公司与客户企业的配合关系是一个懂行业,一个精于规范的管理与科学的分析,配合起来就超过了企业平时的最高手水平,这就是原因。
至于付钱的问题,确实是个问题,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企业诉苦说‘咨询费用真高’。
从客户原来的角度看起来似乎有一定道理,其实,我们仔细一分析就不会这样想了:‘咨询费用,企业应分析的角度是帮自己解决的麻烦/问题值多少,而不是我之前没有出过么高的价钱’,就象很多传统企业在引进职业经理人时发觉代遇太高,同时没有想到其专业也是寻常人员所远不及的,这是参照物没有选择好的问题。其次是,弄清楚咨询费用的成本,咨询费用并不全是咨询公司的纯利,如果这样,全世界的人都要做咨询了。他们要分为专家费用,支持人员费用,办公费用,行业研究费用,保障项目按进度进行的基础设施成本,林林总总,省一不可,如果这些功夫没有做够,是不可能向你及其他同病相怜的人提供货真价实的服务的。
对,这象用药。有效成份绝不可以省。
 
二、战略
赵航:我们是从小项目、小企业做过来的,靠我们的眼光,经验,这是最实在的东西,我们在每一次的关口都找准了方向。我们不做战略规划,那玩意费神费成本,计划没有变化快。
王昕:首先,我对赵总的成功表示钦佩。但是我们尝试回顾一下,是否在每一次决策时都会压力很大,资源不足,害怕出问题,一旦失败,可能没有翻本机会了的压力时不时的压在身上,这就要求我们做出最可行的选择,尽可能的回避风险,其实,这就是一种战略制订的雏形,战略也好,计划也好,考核也好,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各不相同,即使看起来一样的,实际操作起来也不一样,就同样的两个项目,真的做起来也有太多的不一样。这是我们不知觉间有这种需求。
其次,我说到是否需要,说自己不需要的朋友,要么是没有遇到问题,或是象前者一样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试想,自己在做得很顺当的时间,唯一的累就是数钱太多的人肯定不想下功夫去做这种战略规划了。
因为战略规划的核心就是根据市场因利导势的安排利已的资源调配的工作。没有感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时自然不会有这种项复杂工作的需求,如果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每天眼睛一睁都会一叠的帐单要签,然后从自己的荷包里拿出钱来去补这个洞时,就连傻子也要想:我是否还应该继续投下去?我要投到何时?我有得赚吗?如果有明确的战略规划,那么,就知道自己的境地如何,当前是投入期,还要走多长的路,即使有一点预测不准,也只是长短而已,不是方向问题,如果没有这个规化,可能你只有撞墙了,那怕撞墙也不会有好姿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