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创业板与中小板将加速扩容


 

2011年创业板与中小板将加速扩容

——这是目前宏观政策有效实施的必然结果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同时也是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的新起点,这一年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导向意义。据此可以断定,2011年:创业板与中小板将会加速扩容。

  去年十月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从长远战略来看,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当前和今后贯穿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从今年开始将会正式“破题”。

  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大体包含四层含义:其一,它意味着以“高能耗、高污染、拚资源、牺牲廉价劳动力”为代价的、纯粹追逐总量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外延型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GDP至上、GDP崇拜的时代也就到此终结。其二,它意味着以“创新、节能、降耗、减排、环保”为标签的、更加关注经济增长质量、以人为本的、集约型内涵式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试水。其三,它意味着工业(尤其是传统工业)的重要性将会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则会大幅提升。其四,它意味着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体面劳动”将会更有物质保障,同样,只有实现体面劳动,才能真正赋予人们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可以断定,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将会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生力军,刚刚起步的创业板和规模狭小的中小板,正是我国民营企业大发展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同时,借助创业板和中小板强大的直接融资功能,可以有效破解高科技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发展瓶颈,有利于做大做强中国民营企业群体。

  实际上,创业板与中小板也有快速扩容的内在要求和客观条件。目前,创业板挂牌公司仅有100多家,中小板也只有500多家。在原本袖珍股本背景下,上市公司数量稀少,形成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于是,人气超高、发行价超高、中签率超低、资金超募、投机猖獗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此,创业板与中小板亟待大规模扩容,加速新股发行,扩大市场供给,一方面有利于平衡供求并抑制过度投机,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将更多的游资、热钱通过IPO导入经济实体内,壮大民营企业阵营。

  再从短期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将是压物价、压房价、控通胀,而利率也将随着不断加息而节节走高,在此背景下,房市投机将会受到明显克制,过热的房市投资或将转向股市及其他领域,这是一个有利于股市借机扩容的大好机会。同时,在利率不断走高的形势下,企业在银行融资的成本将会大幅提升,民营企业融资难矛盾会更加突显出来,因此,这一客观环境也会将更多符合条件上市的企业导向创业板和中小板。从某种意义上讲,2011年创业板和中小板将会加速扩容。

  此外,除了创业板与中小板的快速扩容,今年还有望推出国际板和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OTC),尤其是OTC的构建,既可吸纳游资与热钱,也可缓解场内市场上市压力,同时解决更多企业股权融资的需要。

  不过,这里尤其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现在和将来,证监会将不再干预新股发行定价及新股发行节奏,本文所说的“加速扩容”是一种市场行为,并非是证监会能够刻意安排的。在新股发行体制完成市场化改革后,新股发行定价与新股发行节奏已由市场走势(人气)直接决定,而不再受证监会直接控制。比方,当市场走势向上(乐观)时,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相当可观,发行人与承销商就会抢时间上市,并会推高发行市盈率,投资者也会勇敢地参与打新,新股申购中签率就会走低;相反,当市场走势向下(悲观)时,可能出现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现象,发行人与承销商或许推迟发行时间,或是压低市盈率发行,这时,投资者观望气氛加重,新股中签率也会明显上升。这正是市场化的力量。

  最后提示:有人说,2010年中国股市表现糟糕,是因为新股扩容太快。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老黄历、老观念。如果在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以前,这样讲,还马马虎虎过得去。但在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后,仍讲这种老观点就是老黄历、老眼光。在西方股市,如果你讲是因为新股发行太多而导致股市表现不佳,这会让洋鬼子笑掉大牙的。我拜托讲这种笑话的“专家”,以后就不要犯同样的低级错误了。

  有人可能要问:你不是说市场走势决定IPO扩容规模吗?中国股指表现糟糕,为何IPO规模世界第一呢?在此,笔者作如下三点解释,可以证明仍是市场力量主宰着IPO节奏与规模。

  其一,2010年中国股市的表现绝对不差!因为早在2009年中国股市就完成了涨幅翻番的任务,而其他国家股市至今仍未达到这一高度。2010年中国股市虽在股指上处于整固和劣势状态,但个股炒作却是热火朝天、人声鼎沸、蔚为壮观,2010年出现的百元股多达近20只,这是在2007年冲击6000点巅峰时都未曾出现的壮观景象,而且还有数百只个股股价突破6000点时的新高。这样的股市你能说它表现很差吗?

  其二,2010年在原本流动性泛滥成灾的情况下,国家强力调控房市,大量热钱和游资无路可逃、涌入股市,导致股市不差钱,这成为新股快速扩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事实上,这一年成为了中小板和创业板“大扩容”的一年,小股本发行大受市场欢迎,这也成为2010年中国投资市场最大的亮点和热点,无人能挡。这也是市场化的力量。

  其三,2010年新股申购中签率始终偏低,新股发行超募比比皆是,甚至一些大股本新股上市首日也大受追捧,而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现象仅仅集中发生过三次,这样的市场表现真的很弱吗?市场热捧新股扩容的投资行为,难道不是大好事吗?这种人气又有谁能挡得住呢?

  很显然,正是市场人气主导IPO扩容,相反,绝不是IPO扩容主导市场人气。我们切莫将这两者的因果关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