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有节日都是美食节?


中国所有节日都有一个主旋律?美食。中国所有节日都是美食节。美食节的最大好处就是促销,为本地的土特产做活广告,招商并吸引游客。                          

                          中国所有节日都有一个主旋律■ 洪烛

   我俨然有福之人,去外省市出差,常常能遇上一些地域性的节日。出差便变成了赶集,添一份喜庆的气氛。其实,这无形中在证明:由于改革开放,地方节日如走马灯般络绎不绝,错过了这趟也能赶上下一趟。中国人好热闹,恨不得三百六十五天都有节日。嫌法定的节日数量有限,又根据各自的地理、民俗、特产创造出许多,以求锦上添花。这是好事。所谓节日,不就是让大伙儿找着理由乐一乐嘛。愈有创意、愈有特色,则愈有号召力。何乐而不为呢?

   

    地方节日风起云涌,又有相当一部分,跟饮食有关。去青岛,赶上啤酒节,海滩有免费的扎啤供人品尝。去金华,赶上火腿节,觉得挽弓当挽强,挑了最大的一号火腿背回来,路上还以为我在练习反弹琵琶呢。去长白,赶上人参节。去大连,赶上螃蟹节。去重庆,赶上火锅节,我还纳闷呢:山城又有哪一天不吃火锅?从北京前往河北最方便,我一会儿参加定县鸭梨节,一会儿参加承德蘑菇节,又接到请柬:沧州金丝小枣节……当个美食作家也挺好,完全可以像明星走穴一样忙碌。只不过他们动嘴唱,我动嘴吃。都算是口福。

   

    以前去云南,不是采访傣族的泼水节,便是奔赴彝族的火把节,现在倒好,又多了沱茶节、过桥米线节、宣威火腿(俗称云腿)节等等。变着花样过呗。生活真成了万花筒。让人看了眼晕,玩着就是心跳。

   

    据说,美食节的最大好处就是促销,为本地的土特产做活广告,招商并吸引游客。完全是一本生意经。跟法定的那些政治色彩、人文色彩的节日大有区别。恐怕正因为如此,过起来相对轻松些,穿一双拖鞋就可以闲逛了。越是小地方,过节的热情越高。小城故事多,小城节日多。说白了就是一个个大集市。

   

    我的老家江苏也是如此。镇江肴肉,太湖银鱼,苏州小吃,黄桥烧饼,洞庭白果,宜兴百合,扬州酱菜,阳澄湖大闸蟹,凡此种种,足以成为美食节的金字招牌。听说,连高邮的双黄蛋也在跃跃欲试呢。都想找个良辰吉日来当一回主角。

 

我刚参加完溧阳茶叶节(已是第九届了,并请来周华健、容祖儿、苏有朋等港台明星),回到省会南京,龙虾节的大幕已徐徐拉开。钟山宾馆门前,安置着巨型的龙虾雕塑(似乎不比原先新街口的孙中山铜像小多少),还打出“广场美食龙虾节”的横幅。桌椅板凳遮阳伞,露天摆放,一户户人家跟野营似的,聚拢在一盆盆热气腾腾的红烧龙虾周围。赫赫有名的金陵啤酒,也赶过来,争当配角。别提弥漫的虾香了,光是那场景,让人看了就走不动路。莫非这就是所谓的金陵王气?南京人,吃起东西来一点也不秀气,还是蛮喜欢“暴饮暴食”的。他们的态度很明朗:吃不起海鲜,还吃不起湖鲜嘛。再上一盘!江南的这种淡水小龙虾,比海鲜馆里的澳洲龙虾要小好几圈,简直像孙子辈的,但用特有的香料烹饪后,反而能吃出别样的滋味。调味方法是邻近的盱眙发明的,因而又叫盱眙十三香龙虾。

   

   龙虾节最初在盱眙小城举办,后来扩张到省会南京,一下子就升级了,覆盖整个江苏。连出产大闸蟹的洪泽湖,都开始大规模饲养龙虾了。现在,龙虾已经在北京登陆并扎根,西直门外的簋街,每年夏天都大批量热销麻辣小龙虾。北京爷们亲热地简称其为“麻小”。

 

南京中山门外卫岗,前线歌舞团西侧,有龙宫大酒店。以龙虾为主打品牌,号称将“十三香”进行到底。不仅店面扩大了,还开辟专用停车场,因为总有人开着车大老远地赶过来。我陪父母去吃过几回,总要排队等座位。过道上乃至门前的平台上,都有加座。大小餐桌毫无例外要摆一盆烧得红彤彤的龙虾(六十元的工薪价格)。南京城里,谁都知道有个龙宫,做的龙虾最正宗。现在中山东路又开了一家分号,照样火爆。

   

    大行宫一带,还有盱眙龙虾村,也很出风头。瞧它在晚报上怎么做的广告:“说起龙虾,南京人总是偏爱有加。每年的龙虾时节,南京的各大龙虾专营店总会使尽奇招,带给龙虾迷们不同的惊喜。眼下,龙虾已经神气地爬上了南京食客的餐桌。盱眙龙虾村针对不同的食客,准备了不同口味的龙虾大餐,如独特的十三香浓香型口示等,并特意从盱眙请来了烧龙虾的高手。龙虾一下受到南京人的青睐,但食客对龙虾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店里的龙虾都是特意从盱眙精心挑选的无污染‘绿色’龙虾,肯定让龙虾迷们吃得意犹未尽。”读到这样的文字,难道你不会流口水吗?不想去尝试一番吗?这很容易。龙虾节期间,到了南京,满大街都是龙虾。连卖湘菜、鲁菜、东北菜等其他风味的餐馆,也不得不临时增加这道本地特色菜,甚至以吃龙虾赠啤酒为诱饵,才拉拢住客人。我注意到了,卫岗龙宫对面的蓉城老妈火锅店、北京涮羊肉馆等,都打出“兼售十三香龙虾”的横幅。在我眼中,这更近似于向龙虾投降的白旗。金陵王气,全叫龙虾给独占了。

   

    龙虾节,龙虾节,究竟人在过节呢,还是龙虾在过节?

 

至于左手端金陵啤酒、右手持盱眙龙虾的我,红光满面,究竟是节日的过客呢,还是节日的主人?

 

 

洪烛酒菜入柔肠化作风流字
中国所有节日都有一个主旋律?
www.thebeijingnews.com ·  来源: 新京报
洪烛的老家江苏,是个出美食家的地方,洪烛与美食结缘还是因为老师汪曾祺,因为喜欢关于美食的文章,继而专注于美食本身,利用这个身份倒是可以解解馋,但馋也是一种瘾,上瘾后嘴便成了宠物,要专心去养,小心伺候———这也是美食家的代价。他说,自己做的是件锦上添花的事,美食本就是一匹质地上乘、光泽夺目的绸缎。

中国所有节日都有一个主旋律?

洪烛吃进去的是菜,吐出来的是字,很多美味就这样经过他的口传扬开去。摄影/本报记者王远征

  ■老饕档案

  洪烛1967年生于南京,1989年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诗人,散文家,美食作家。著有《舌尖上的狂欢》、《中国人的吃》、《闲话中国美食》等书。

民间美食按摩文人胃

  洪烛初来北京时,尚不适应北方饮食的粗,开始学着用砂锅煲汤,以维持写作中的水性:鱼头汤,萝卜牛腩,鸡汤,搁点蘑菇木耳竹笋吊鲜,放些家乡的火腿丁提味。写完稿,喝完自己褒的汤,美滋滋的,像从体内做了按摩。十多年来,炖的那些汤积蓄起来,也能成一座小型水库。常年不断的热汤,让他在寒冷干燥的北方活得相当滋润。

  现在洪烛的胃口很杂,来京十多年已经被天南地北的口味锻炼得兼容并蓄,被江南“豢养”的温柔胃开始被不断挑战,去掉偏见和挑剔,用包容的态度,他发现到处都有好吃的。各地的朋友来京办事,选他们认为最正宗的家乡菜馆子,洪烛在北京便能吃到各地的精华。

  去外地,他总要吃当地的老字号,如杭州楼外楼,长沙的火宫殿、玉楼东、又一村等。更爱去寻访民间小馆,完全靠口口相传,吃完就为他们写作,主动地承担起大众传播的责任。南京新街口的“寡妇面”,苏州寒山寺的“素面”都是他力挺的。他说,真正的美食在民间,宾馆里做的菜再高档也有形而无神。

  他喜欢琢磨菜名,宫保鸡丁,麻婆豆腐之类,像是在玩味词牌。他曾想开家词牌餐厅,用词牌来命名菜肴,他想把水煮鳝鱼改成水龙吟,酸菜鱼改成渔家傲,辣子鸡改成贺新郎,烤乳鸽该成鹧鸪天,油炸花生米改成卜算子……

  ■老饕语录

  中国人有四大菜系八大风味。川菜、粤菜、湘菜、齐鲁菜、淮扬菜、东北菜乃至上海本邦菜……仿佛实行军阀割据似的。但在我眼中,这更像在划分艺术流派。出自圣人之乡的齐鲁菜,称得上古典主义。缠绵悱恻的淮扬菜,属于浪漫主义。假如说辛辣的湘菜是批判现实主义,麻辣的川菜则算魔幻现实主义了。当然,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换算:上海菜属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派,东北菜则相当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派……

  ■对话老饕

中国美食善于彰显“情色”

  记者:最想向北方人推荐家乡的哪种食物?

  洪:火腿。我觉得火腿像琵琶,有种红木的质感。

  记者:对各地的菜都喜欢?有不喜欢的吗?

  洪:不喜欢西餐。我长了一个特别土的胃。拿起沉甸甸的刀叉就没了食欲,武林高手也忌讳用不熟悉的兵器。总觉得刀叉舞动,不是在吃饭,像是搞小型兵器展。

  记者:怎么看待中国人在饮食上的态度和风格?

  洪:有着东方式的严谨、滋润和讲究,还有点浪漫主义,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记者:中国饮食似乎有着多维度的张力,往往还能发散到其他层面。

  洪:是的,一个名字就能让人打开知觉和想象力,比如“情色”可以在饮食上面彰显,使人们心理上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南京人把鸭胰称做美人肝,福建人把贝肉氽汤叫做西施舌,还有象征杨贵妃出浴的“贵妃鸡”,以及浙江的“女儿红”等等。光是听名字就够让人浮想联翩的了。

  记者:南方的面食与北方的有什么不同呢?

  洪:北方的是求饱,南方的是解馋。像妻和妾的关系。

  ■老饕荐吃

  ●四川驻京办事处

  这儿的毛血旺很丰盛,每个材料都够突出。

  地址:建内大街贡院头条5号四川餐厅

    ●潇湘苑

  有很多独创特色菜,如鱿鱼粉丝煲。这里的“剁椒鱼头”将剁椒换成一种名为“七星椒”的新鲜辣椒,辣得很过瘾。

  地址: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隆博广场2层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潘丽

【待续】

老北京人文地图【图】   《老北京人文地图》洪烛

                           新华 出版社 2010年12月第1版

北京往事 (平装)图片《北京往事》洪烛著   周一渤 摄影

                                   广东省出版集团 花城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  

 中文/繁體千年一夢紫禁城作者  /  洪燭   台湾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北京,是中國最霸氣的一座城市,因為北京有一座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歷史最貴氣的一道烙印,端詳這烙印,總讓人百感交集:既有愛與恨的味道、更有血淚的味道,仍至鐵與火的味道。因為紫禁城總是逐鹿問鼎的金戈鐵馬、獵獵旌旗、絕世英主、一代佳人、亡國之君、殺頭忠臣、當權宦?、碌碌士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留下一段又一段的韻事、美事、恨事、憾事等等。沒有一本書再能比《千年一夢紫禁城》把紫禁城寫得更好了!因為作者在火中,在水中,在荊棘中,尋找著紫禁城古老的靈魂。這麼執著的作家少見──不斷從各方面探索著它的靈魂。作家也必須交出他的靈魂,然後他才能看到別人未見的、別人忽略的。他不是匆匆走一遭,而是經年累月的浸在紫禁城古老的靈魂裡。上天總算沒有虧待這書的作者,靈光稍縱即逝的特殊共鳴或是千錘百煉之後的智慧結晶,並不是每一個有心造訪紫禁城的人可以獲得的。作者是努力而後幸運的,我們則是因為讀它而幸運的!

■作者簡介 洪燭原名:王軍,1967年生於中國南京。1985年被保送進武漢大學。現任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出版:長篇小說《兩棲人》、詩集《南方音樂》、《你是一張舊照片》。、散文集《我的靈魂穿著草鞋》、《浪漫的騎士》、《中國人的吃》、《眉批天空》…等多種。其中《中國人的吃》等在日本、韓國、台灣已出版。

西施为什么是中国四大美女之首?  慈禧一生中哪一天不敢穿旗袍?[图]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中南海为办公室?【图】毛主席在哪家图书馆办过特殊借书证?[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青年毛泽东在北京的恋爱史【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毛主席为何爱吃武昌鱼?[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在西域遇见香妃【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北京A to Z》(英文版)新加坡出版公司鲁迅为什么诅咒长城? 

    《北京A to Z》(中文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著者:洪烛 李阳泉

京杭大运河是死是活? 
  ■ 洪烛《北京的金粉遗事》(大陆版)百花文艺出版社
  ■ 洪烛《北京的金粉遗事》(海外版)台湾知本家出版公司 

 

中国美味礼赞《中国美味礼赞》(日文版)日本青土社
《中国人的吃》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日本青土社购买海外版权,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朝日新闻》刊登日本汉学家铃木博的评论:“洪烛从诗人的角度介绍中国饮食,用优美的描述、充沛的情感使中国料理成为‘无国籍料理’。他对传统的食物正如对传统的文化一样,有超越时空的激情与想象力……”日文版易名为《中国美味礼赞》。
西方人眼里中国食品有哪四大发明?[图]《北京的前世今生》洪烛,邱华栋 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