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建设使各地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到高耸林立的写字楼,现代化的“面子”装点了城市。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城市各具特色的原有风貌逐渐消退,“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而“千城一面”所造成的缺憾,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加显现。“千城一面”无疑是现今中国的城建、城改之悲。
毋庸置疑,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城市的更新,但城市究竟该以什么样的面目展示给世人?
有比喻说,城市如人,面子要有,内在气质更不能丢。提起维也纳,你的耳畔会响起音乐之声;提起鹿特丹,你的眼前会浮现桅杆如林;提起威尼斯,你的鼻子会嗅到水乡气息;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卢浮宫构成法国历史的缩影;在悉尼,歌剧院成为澳大利亚的标志……什么让世人为这些城市倾倒?是特色文化的魅力。这些特有的文化因子,就是城市的根本。画家齐白石曾对自己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城市建设莫不如此。一味地简单模仿,只能导致城市建设的雷同、刻板与僵化,无异于走进城市建设的死胡同。只有保持个性和特色文化,城市才能生机勃勃、丰富多彩。
维护好历史传承,留住城市的“命脉”,则是保持城市特色的关键所在。作为文化遗存的古迹老建筑老街区(包括百余年的近现代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特色的集中表现。保护好它们,无形中就留住了城市个性赖以存在的载体。
今天我们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为中国的城市化而沾沾自喜,多数国人为失去自己民族的灵魂而窃喜,多数国人为失去民族的根基而不以为然,多数国人为全盘西化而光荣,看看我们今天的城市,不管你身处南国的东莞,还是北国的齐齐哈尔,不管你身处塔里木河畔的阿克苏,还是云贵高原的贵阳都不会感觉这些城市的街道和建筑有什么区别,这是中国城市领导者和建设者的悲哀!是中国城市化的悲哀!我们的城市建设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而丧失了民族的灵魂,丢掉了根基、丢掉了根源、丢掉了根本,这个根基、根源、根本就是文脉,我们的国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区域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人文习俗、人口结构各部相同,形成了每个区域独特的人文风情和文化传承,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脉特征,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应保护历史文脉,遵循城市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人文习俗科学规划、科学发展。
在我生活的边疆城市乌鲁木齐不管你在大小西门中山路,还是在友好路、北京路、南湖路,街道特质和建筑风格给你的感觉不知道是中国北方的那个城市,是兰州?是银川?是包头?是长春?是宝鸡?是大同?是张家口?好像是!好像又不是!中央政府在提倡我们要打造中国创造,不要中国制造,因为中国制造只会模仿,中国制造是在复制别人的东西,中国制造是没有自己的专利的,中国制造是没有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是经不起市场经济考验的,中国制造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们倡导中国创造。同样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你们有没有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我们在中国高速城市化的特定历史时期造就的千城一面,留给我们的子孙将会是什么?我们城市的管理者你们能醒醒吗?我们祈求你们给城市还原一些个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