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支柱地位在微观领域很明显,对总体经济的平稳增长也有较大的贡献,因此企业销量的合理控制有利于经济增长。尤其是看到近几个月的重卡数据更感觉厂家销量控制的特色,虽然市场状态有所变形,但这可以理解。
1、对年度数据特色应该理解
很多人认为市场的状态必须用数据体现,这样的市场真实状态才能被各方准确把握。这有合理性。但市场数据有多重角度。反映市场状态的是零售数据,而厂家批发数据是反映汽车产业链中间环节的数据,有经销商库存等缓冲调节因素,这与市场的真实状态有差距。因此乘联会才采取多口径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原则。其中的综合零售数据最贴近市场的真实状态。而厂家销量数据是反映经营运行的数据。我们分析数据一般以零售数据为基础。
2、汽车企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地方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并不多,尤其是很多中小城市的产业特色较鲜明,汽车企业可能就是地方经济的半壁江山。
如果汽车企业的经营状态大起大落,这对地方财政和经济运行指标都是灾难性的后果。国家说经济要平稳增长,地方也希望平稳。汽车企业的09-10年经营状态超级良好,地方政府乐开花,但11年市场回归后,地方将面临经济增长严重减速,财政税收大幅回落的可怕局面。
大家都知道汽车行业的税收很重,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还有很多附加税收,这样的税收对方经济贡献很大,个别地方到年末都不敢让汽车业企业交税。销量的年度控制和利润、税收的转移是地方政府最乐于看到,甚至是鼓励要求的。
3、汽车企业的转移销量也很辛苦
我们在行业圈子里呆着,感受着行业内的辛苦。市场明明很好,经销商希望多赚钱,企业的人员受到经销商的苦苦追讨,有论理的-明明该给的为啥不给? 有动情的-感情深给几台?但企业也无奈,再开票,销售额基数太大,明年地方政府的gdp咋办?发票都用完了,没发开票了。等等个别案例都是历年的行业内流传的笑话。
有人认为不开票、先卖车也可以,但现在的企业运行流程很严格,都是计算机体系性的流程控制,绕过去很难,而且经销商考核等也很难公平。企业对经销商考核必须公平才能保平安,经销商不简单。
4、调控是必然选择
汽车行业内对11年的增速预期是相对保守的。我们也在力求降低预期,否则行业波动很进一步加剧。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也是采取调控措施,09年要采取措施保增长,现在的经济运行较好,而通胀压力很大,为保cpi 的相对平稳,企业贷款难度加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性贷款都不容易保障。
5、汽车行业的年度销量控制有利于平稳增长
市场是波动前行的,但这样的波动需要一定的合理控制,否则经济波动性会恨大。估计10年的销量转移到11年应该有30多万台,也就是400亿的销售额和几十亿元的利税转移到11年实现,这对保平稳增长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