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改革面临很多困惑,一是改革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二是社会对改革缺乏一些基本共识。“刺刀见红”式的改革如何化解既得利益者更大的阻力?盛世之下继续改革开放的动力何在?围绕这一背景,中改院院长迟福林提出“民富优先”的“十二五”改革导向。他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是实现发展导向由经济总量向国民收入的历史性转变,走公平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确立并实施民富优先的改革导向。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改革将怎样突围?
改革进入瓶颈时期
田力夫:“攻坚”需要什么探析“十二五”改革的障碍与阻力 需啃“硬骨头”
汪玉凯:“国富民穷”显现 既得利益集团成改革阻力
樊纲:在改革阻力中寻找动力
唐志军:为什么深化改革如此困难?
张曙光:利润扭曲垄断行为 养肥了既得利益集团 ;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吴敬琏:面临两大障碍 推进改革要有顶层设计
推进改革,要有顶层设计。吴敬琏指出,这个顶层设计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于改革的全局,对于经济体系、政府职能、法制体系、社会改革要有一个总体的顶层设计。这其中包括几个方面的改革。首先是国有经济的改革。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从竞争性部门退出,留下的国有企业要进行制度创新。另外,还包括财税体系的改革,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的改革,建立法治国家等。而每一个重点方面的... [详细]
迟福林:“十二五”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
加强顶层设计,为改革建“序”
中央提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的台前幕后
马晓河:深化改革要有顶层设计 ;
兰恒敏:“顶层改革”不能仅靠“少数人觉悟”
推进第二次改革与转型
迟福林:二次转型与“十二五”
在“十二五”开局之际,需要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问题做出客观判断,需要达成某些基本共识。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去推进二次转型与改革。 [详细]
迟福林:第二次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型 ;
迟福林:第二次转型与第二次改革
高尚全:走向消费大国的第二次转型
胡鞍钢:中国第二次转型——以制度建设为中心
迟福林:我的“第二次改革”观 ;
民富优先突围2011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
15倍?2倍?行业收入差距多大算合理?
对于某些因行情变动而受益的高收入行业(如当前的采矿业)实施一定程度的调控。当然,这种调控也意味着当该行业落入周期性低谷时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补助。[详细]
收入分配改革“剑”怎么“亮”
“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突破口
叶祝颐:民众收入可持续增长需政策持续给力 ;
“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吴敬琏: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
我们需要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改革;完善现行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科研和教育体系;建设完备的法制体系;实现政府自身的改革 [详细]
专家话2011:中国经济转型重要机遇期 ;
迟福林院长谈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判断 ;
吴敬琏:摆脱危机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 ;
周天勇:转变发展方式为什么迫在眉睫 ;
税改新使命
吴丽华:十二五税改三件事
除了技术难题外,个税深层改革必须由多个部门配合是另一大难题,由于短期内个税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很难解决,于是可能会采取妥协折中的办法 [详细]
房产税改革面临选择困境 ;
2011年个税改革这样破冰
叶檀:房产税与土地财政同在 新改革双轨并行?
周天勇:财税体制不改 中国难成公平正义国家 ;
政府转型
迟福林:以公共服务建设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有一定进展,尤其是在改善民生方面有重要进展,服务型政府开始成为各级政府基本的理念。 [详细]
迟福林:“十二五”改革:政府转型是重点 ;
迟福林:政府转型与事业单位改革应同步推进
政府转型进程决定“十二五”改革全局 ;
迟福林:以政府转型推动“十二五”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李晓刚: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入手
“这些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差距已成为城乡、地区、不同社会群体实际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为此,建议‘十二五’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统筹协调收入再分配。”日前在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召开的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第71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上,中改院院长迟福林如是说。[详细]
迟福林:发展方式转变与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迟福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是"十二五"社会政策导向
唐钧: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
丁元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住房改革
汪玉凯:保障性住房,政府应如何承担责任?
我们的政府要提供保障性住房,为穷人办好事,还真的要好好琢磨琢磨,找好自己的定位 [详细]
把房地产业作为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十一五"保障房建设成果及"十二五"展望
温家宝:还要为控房价努力 绝不退缩
邓聿:房地产领域改革须有“顶层设计”
医疗改革
缓解“看病难”忌做表面文章
希望更多医院时时站在患者的角度,多想想患者的需要,充分考虑并改进患者整个就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管理上下功夫,而不仅仅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 [详细]
任凌云:医疗领域三大顽症的根源分析
新医改两面大旗:行政化和市场化的竞跑
山区医院为何能破“医改困局”?
社会资本能否缓解“看病难”?
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公平迈向新的历史起点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十一五”期间,我国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在保障教育机会公平方面迈出重大步伐。 [详细]
袁贵仁: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教育改革,需要摸着石头顽强过河
以十大试点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李楯:教育理念实践与困境
闯关2010,突围2011。从各部委上月底召开的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动向和2011年工作重点来看,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被置于重中之重,凸显了决策层对这些领域改革迫切性的深刻认知。可以预计,我国即将进入全面改革时期。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中国有“成长的烦恼”,也有“转型的阵痛”。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建设面临复杂多元的利益格局,以民生为动力发展经济,缩小差距,把“蛋糕”共同做大分好,关键不光在说,也要做,而且更要实实在在的做。
注: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论坛《2011年改革突围》,部分内容经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