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国家级非遗名录传承人获补助金做了件实事


新疆国家级非遗名录传承人获补助金做了件实事

李华新

记者从22日举行的新疆文化文物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新疆已有5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47位民间文化传承人被文化部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天山网 20110223

新疆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少数民族项目占95%以上,其中民俗、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等类项目占60%以上。

目前,已知和确认新疆全区非遗资源项目共达到3772个,非遗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类别比较齐全,涵盖了所有的十个门类。 可见新疆的非遗资源是相当多的,而且是这些非遗资源如何进行保护,则是需要有一定的步骤和具体实施的做法的。就目前来看,新疆全区在普查建档方面已形成文字资料1806册、音像资料2081盒、电子资料869GB。大部分地、县都绘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为加强对普查成果的整理分类、研究汇编,工作人员还把各民族文字的普查记录及时翻译成汉语。

此次会议还为多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颁发补助金。新疆文化厅党组书记韩子勇称,此次特别邀请30名传承人参加会议,主要是代表文化部、财政部向他们颁发开展传承活动的国家补贴,每人8000元人民币。目的是要营造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浓厚社会文化氛围和民族文化自觉。

不过笔者则是更希望政府所发放的这八千元资金之后,这些非遗传人假如是要全部用于非遗的保护开发似乎也是不一定够的,但是这些资源的如何利用,而不再是是简单的进行保护,而是能够在研究和保护中得到共同的发展,则是进一步的祈求。

     今年,自治区将进一步推进丝绸之路和坎儿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关于丝绸之路联合申报相关事宜,新疆12处遗产地申报文本已汇总报送国家文物局,并完成了各遗产地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出版了《新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大型图录。而坎儿井保护工程也得到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目前,吐鲁番坎儿井保护一期工程31条坎儿井修护加固已顺利竣工。但是,就起丝绸之路和坎儿井而言,或许是坎儿井的申报作为一项可以直接为曾经作为历史的遗存,而现在依旧发展着作用来看,坎儿井作为一种人工的创造,或许正是体现了非遗的某些特质,也许新疆自身独特的东西。因此,这样的申遗,就是非常具体化的东西,而对于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或许就是比较麻烦一点的了。

    

    据了解现在《阿依特斯》和《江格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进展顺利。

 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各族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且各民族的传承人在民间较为活跃,自觉传承的意识较强,使得新疆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地域性和无比丰富的多样性。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地域个性鲜明的传统文化,成为新疆各民族继往开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此外,现在的新疆主管文化工作的领导人的理念也是比较到位的:“一方面要传承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使传统文化适应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涵,体现时代特征,使新疆文化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笔者以为新疆的这一做法挺不错,这就是申遗的目的,不是为了旅游景点的票房和人数,而是要切切实实地对新疆的文化进行保护,新疆未来文化的概念和这些非物质遗产的长存,而且赋予现实意义这才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