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豆腐渣,不得不先说豆腐。
豆腐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却有多种说法。广为流传的一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乐毅;另有一说,豆腐的发明者是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乐毅,生卒年不详,活动年代约在燕昭王(公元前312年至前279年)燕惠王(公元前278年至前272年)年间。乐毅是中山人,魏将乐羊的后裔,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如传说属实,乐毅又将加一个名头:美食家。
说刘安是豆腐发明者的依据,主要是他著的一部书---《淮南子》,这本书里收录记载了豆腐的做法。更准确的说法,是淮南王刘安最早记录了豆腐的做法。
淮南王刘安讲求黄老之术,在淮南朝夕修炼。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制出了鲜美的豆腐, |
并把他献给刘安享用。刘安一尝,果然好吃,下令大量制作。 |
这样,豆腐的发明权就记在淮南王刘安的名下了。传说刘安后来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刘安庙,“八公山豆腐”,也因此名扬天下。再后来,鉴真和尚东渡日本,还把做豆腐的技术传给了咱的不省心的小邻居... |
豆腐说完了,该说吃豆腐了。其实吃豆腐没啥好说,好事者还把他演绎成了带点颜色的“豆腐”,还有一个个故事...
吃完了豆腐,就有了更带颜色的故事。做完了豆腐,却会留下豆腐渣。而豆腐渣又被演绎成了众所周知的让人厌恶,却有人时时在制造的豆腐渣工程...
然而,究竟谁制造了豆腐渣工程呢?!施工方?监理方?还是其他监管人呢?一言以蔽之,群魔乱舞,致使豆腐渣乱飞,鄙人才疏学浅,实难尽其祥。
|
众所周知,现在的工程,尤其基础公建工程、政府、国家企事业单位等工程,无不是招投标、“三公”等等。然而,豆腐渣工程还是层出不穷,甚而在建的都能倒塌...是无法可依呐?非也;实乃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监管不力,放任不管!
话说回来,做工程就是一种投资。在商言商。商人,讲求投资,有投资就得有回报。这叫经济学。可,偏偏有人吃拿卡要。官商之间,为合法利益、为非法利益,投资之时,明知亏了,还要投资?可是从何处来回报呢?只有从工程质量、工程用料、人工成本等等之处下手。于是有了瘦身的钢筋、有了拖欠的工资,有了低级错误、有了替罪羊、有了豆腐渣......
不说这个了,还是说豆腐吧。豆腐本无错,可是被人家吃了,还没落多少好名声。发明豆腐的人,也没得到专利权等的保护。却有人为吃豆腐前“腐”后继,乐此不疲。
奉劝一句吃拿卡要的大爷们,豆腐好吃,尽管吃。只是小心豆腐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