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为全球GDP第二的国家,不过全国上下非常冷静。无论是上层的人,还是基层的群众,或是一些草包经济学家,都非常清醒中国其实是打肿了屁股充胖子。当然,一些要做官样文章的人嘴上会表示自豪一下。绝大多数人对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大、应试教育、贪污腐败、城市差距等问题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但在1990年,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最高峰时,日本作为全球GDP第二的国家,全国上下却信心爆棚。当时在日本人眼里,中国是不值一提的经济小国,美国的地产可以很轻易地买下。日本人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象神风敢死队一样勇猛。日本老板坐在火箭上的照片照上《时代》杂志。日本的公司非常有钱,职员下班后就去酒吧消费。东京的出租车业务非常繁忙。于是有些出租车给一些优质客户一个特别的叫车号码(别的号码根本打不通,或没有足够的车可调用)。但是这个电话被优质客户不断地传播给自己的朋友、同事,于是会不断地有新的特别叫车电话出现。日本家庭妇女在做面条的时候,往面条里撒入用黄金打成的粉。太有钱了。
21年后,日本经济界最大组织——经济团体连合会会长米仓弘昌,在周一的时候严词谴责日本政治造成经济不安说:“现在的日本政治家是诈骗薪水的强盗”。这一谴责的背景是日本今年1月录得4714亿日元的贸易逆差,是22个月来首次。同时穆迪下调了日本的评级。
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就是日本失去了十年,其实日本失去了20年。未来恐怕还要失去一二十年。日本的现状,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的恶果,二是老龄化,三是日本政客的个人和派党利益最大化降低了日本的竞争力。
老龄化就不用多讲了,整个社会扶养比上升了,不仅用于养老的资金比例高了,用于提升竞争力的资金也就少了。更重要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往往是那些不计较眼前得失,输得起,有热情的年轻人。很少有企业家在40岁开始做生意,并获得巨大成功的。年龄大的人,往往非常现实,做事情先考虑失败,没有斗志。如果整个国家老年人多,年轻人少,不仅仅在经济上没有人口红利只有人口负债的问题,在各个方面都会受到拖累。
房地产和股票泡沫的破灭,其实并没有导致货币的减少,但大量的财富化有乌有。首先银行有大量的不良资产。于是银行被迫收缩贷款。没有银行贷款的支持,全社会的企业生产和个人消费都要收缩。对于那些在股市和楼市中亏损累累,甚至成为负资产的企业或个人,当然要尽可能压缩消费,归还贷款。于是日本长期地通缩。美国在1929年、1990年、2000年、2008年,都发生过股市的较大幅度的下跌,但中间两次美国并没有陷入衰退,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都陷入衰退,1929年还发展为大萧条。二者根本的区别同样是银行在危机中是否还能继续支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收缩贷款,釜底抽薪。
日本作为东方人,和中国人有一个相同的毛病,就是不喜欢说实话,喜欢故意掩盖不好的事实。日本的企业在泡沫经济中,长期有三本账,一本真实的账,一本是给税务局看的,一本是给债务人看的。而日本在走下坡路后,银行的问题一再被掩盖。
本来日本通过政府积极的调控,是有可能摆脱资产泡沫破灭和老龄化的危机,起码缓解一下。但党派利益障碍了国家利益。
日本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首相可以由不同的政党来当。在2009年民主党的鸠山由纪夫上台前,1991年自民党的海布俊树下台后,长达18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自民党在掌权,前后分别有宫泽喜一、细川护熙、羽田孜、村山富市、桥本龙太郎、小渊惠三、森喜朗、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共11人先后任日本首相。为什么美国最近三十年,美国总统顶多有一个党当12年,日本却长期由一个党的人当首相?
普通人最在意眼前利益,所以只要政客考虑居民的短期利益,眼前利益,多半选民都会投这些政客的选票。所以在美国,只要经济不行,总统肯定下台,无论是1930年前后的胡佛,还是1990年的老布什、2008年的老布什。克林顿能连任,和其第一任时美国经济表现强劲密切相关。日本自民党没有能力,或不想对日本的各种制度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于是用国家财政来买选票。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花费大量的财政资金大量新建利用效率不高的基础设施(这导致日本国债与GDP之比从1990年的61%升至2009年的217%)。日本税收相当于GDP的27%,低于德国和英国的约40%,但日本政客宁可大量发债建当作钓鱼场的港口,也不愿得罪选民而加税。于是自民党长期在日本当政,但日本的经济没有起色,日本的债务悬河越来越高。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国债超过GDP200%的国家。
老龄化的问题本来就需要大智慧,花大力气,经过非常长的时间才能解决,或有明显的缓解。但日本政客长期追求党派或个人政治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相对竞争力不断下滑恐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