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十二五”的民生蓝图让百姓人人尽知
李华新
民生,是各族群众的关切点,是民族地区“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顺应各族群众的新期待,许下郑重的新承诺,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广西五大自治区的“十二五”规划,延伸民生范围,提升民生质量,描绘出民生新蓝图。(天山网 2011年02月24日)
在百姓的严重民生都是很具体的,具体的民生不是夸夸其谈,,更不是只是绘就蓝图,蓝图是民生的希望所在,更是在今后五年的民生盼望。
安居--住房将越来越安心,收入--腰包将越来越鼓,就业--工作岗位将越来越多, 教育--“免费”项目将越来越丰富, 社保--生活“安全网”越来越缜密,进城--服务保障越来越完善。
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是一种浓缩,更是一种新的承诺,也是一种新的期待。
用这样的形象的方式来对于今后民生的未来情景的描绘,其实就是未来民生的一种真实的生活情景,而要做到这些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对民生问题的倾斜,更是对于民生大事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的具体的实施。 前不久,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居民米吉提·苏莱曼搬进了位于县城中心新建的廉租房,告别了棚户区生活;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库车县农民库瓦尼帕特也如愿搬进了建有蔬菜大棚和牛圈的“安居富民”房;和田地区洛浦县农民艾则孜也住进配套了天然气、太阳能的新房大院……
这将是“十二五”期间新疆最普遍、最温暖的一个生活场景。按照新疆“十二五”规划,“安居富民”工程将整合农村抗震安居、危房改造等各类建设项目,让150万户农牧民在安居的同时实现致富增收。
而对于就业问题,新疆的工作力度在西部五省区是力度很突出的。“十二五”期间,新疆将以区内城镇和二、三产业为主要方向,以南疆三地州农业富余劳动力和未考入大、中专院校的高中、初中毕业生的转移就业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专项职业能力培训,以2011年计划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180万人次为基数,每年净增20万人次,共计转移就业1100万人次。
对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新疆的的规划却是不就能只是在未来五年,而是制定了十年的目标,“新疆将在未来10年内,抓好优质林果1000万亩,继续培育优质畜牧业。同时还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农牧民的素质,到2020年争取使贫困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十二五”时期,新疆将在各地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这些目标假如能够实现,那么,在十二五期间,民生将会得到非常大的改善,农牧民在期待这一天早早到来。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