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王教授春节还在舟曲灾区


2008年我在四川地震灾区当志愿者时,中科院心理所的王文忠教授是我们的领导,从他那里学到了很东西。大年初三我与王教授电子通讯联系时,得知担任舟曲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负责人的他竟然还在舟曲灾区,同孩子们一起过年。作为仅服务很短时间后一哄而散的一个前志愿者,听到这个消息真是感到很惭愧。我搜索了几篇有关报道,上面记录了王文忠教授在舟曲灾区引导孩子走出心里阴影的活动。

 

让孩子们的笑声迎来舟曲的新春


  舟曲受灾之后,整个城市不但物质和人员有很大的损失,百姓的心理也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在采访中我们也发现,即便是受灾并不严重的家庭在谈到这段经历的时候情绪也会变得很低落。有很多人都和我们提到过自己在灾后一度情绪非常低落。甚至很多人连过年都提不起兴趣准备。针对这种情况,圆心曲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策划了这次活动,并通过手机短信、口口相传等方式宣传此次活动。

  活动宣传后,群众报名非常踊跃。据方舟曲圆心曲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志愿者冯宜玉介绍,共有780名孩子报名参加了活动。第一天,就有185名孩子报名参加活动。而活动当天还有很多之前没有报名的孩子和家长也来到了现场。灾民王先青和孙明桂都是从亲戚朋友的口中得知这次活动的。她们都是知道后当天就到现场报名了。孙明桂说自从泥石流发生后,自己时常感到害怕和压抑。自己上小学的女儿开始变得害怕打雷和闪电,有时候睡觉甚至连鞋都不敢脱。女儿曾在日记中写道“自己很孤单,非常害怕失去亲人”。这些都很让做母亲的担心。她说往年舟曲过年都很热闹,今年却很冷清,什么活动也没有。她希望孩子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灾民严政也带着女儿来参加活动。他的孩子在灾后有时候会在夜里惊醒。他觉得通过这样的集体活动,大家一起过春节,孩子和大人心情都会好很多。

  据王文忠介绍,圆心曲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在灾后就招募了一批志愿者,通过组织当地群众打太极拳、开通心理热线等方式帮助受灾群众修复心理创伤。他们同时也在义务对当地的种子教师进行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他们希望通过三年的时间在当地组织起一支舟曲当地的心理咨询队伍,为灾区长期服务。

 
 
 

"暖春增爱 给力舟曲"志愿者和灾区小朋友同乐迎新春

 

    新华社甘肃舟曲2月2日电(记者王亚光 屠国玺)2日,农历大年三十下午,在舟曲县独立初中校园里,近700名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一起,在心理志愿者的组织下共迎新春。

    这场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上海增爱基金会和舟曲县教育局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活动名为"暖春增爱、给力舟曲"。该活动旨在通过关爱灾区小朋友,让孩子们的笑声为舟曲灾后的第一个春节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活动刚开始,6岁的女孩杜蕊用稚嫩的童声朗诵了诗歌《和爱一起成长》,并许下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我的新年愿望就是希望姐姐在本命年能快乐。"杜蕊说,过了新年,姐姐杜蕾就12岁了。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本命年"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

    "泥石流刚发生时,到处都是水,很害怕,现在我已经不害怕了。"杜蕊说。

    在活动现场,心理志愿者组织舟曲的小朋友开展了多项文体活动,并给在场的每位小朋友赠送了新年礼物--一包有近20件玩具的"儿童欢乐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文忠说:"我们给每个孩子五张明信片,让他们带着这五张明信片去给家长们拜年。在拜年过程中,孩子们的活力会感染身边的成年人,让成年人灾后的第一个春节过得祥和。"

    舟曲县幼儿园副园长孙鸿雁说:"在除夕辞旧迎新的这一天,每个孩子都面带笑容,他们将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关爱下,我们灾区的孩子会更坚强、更勇敢、更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