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7岁的老太太在长沙杜甫江阁北面湘江边投江自杀。所幸,老人被巡警和游客救下,经过民警和120医生的紧急抢救,陷入昏迷状态的老人终于苏醒过来。
老太太清醒过来后,却始终对自己的情况闭口不言。后来在民警和医生的劝导下,老人终于透露了家人的联系方式。原来,老人身体有顽疾,家里已经没钱治疗。4日那天,老人又因病疼痛难忍,不想再给晚辈们增加负担,她有了自寻短见的念头。(红网-潇湘晨报 2011年02月07日)
高税收、低福利社会差点又酿一起悲剧!悲哀啊!
以前,好几个孩子可以轮流照顾,现在都是独生子,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如果再有个需要照顾的生病老人,如何生存,又如何能够活下来?GDP上去了,老百姓看不起病养不起老,这就是中国人民的痛,有病看不起。虽然说随着制度的完善,基本养老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有一些低收入群体,养老面临难题。政府也该为老年人养老的问题提前筹划了。尤其是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医疗何时能改变,让有病者能看得起病。
在千家万户的欢笑声中,在千响万响的鞭炮声中,在全国普天同庆的时刻,这种新闻不能不令人震惊!这种新闻,虽不能说到处都是,但是绝对不是第一例,我也坚信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例。大家深思吧!不要只看表面,要看到问题的实质。春节联欢晚会上农民工兄弟“旭日阳刚”倾情演唱的那一首《春天里》曾引起众多人的共鸣。曾经唱起这首歌,我心里酸酸的,现在看到这样的老人因为老无所依而自寻短见,我的心开始痛了……
走进“春天里”,在发展的起跑线上,需要执政者、改革者拿出勇气和魄力,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和治理,不让任何一个社会群体、成员掉队;走进“春天里”,需要民生的关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满足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近年来,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的“牛市”,而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民生却陷入了日益艰难的“熊市”。房价高、看病贵、上学难,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民生难题。
《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一组不可忽视的数字是,中国80岁以上人口已达1899万,今后还会以每年100万的速度增加。而人越老,需要长期照护的比例就越高。一个国家,只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才是幸福的、发达的国家,民众的尊严才能不断建立起来!
77岁老太不愿添负担投江自杀,谁应该为此感到羞耻?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