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来了


1254621     

印度来了:经济强国如何重新定义全球贸易

Rafiq Dossani 著   东方出版社 2009年10月        邹蓝

这是春节期间读的第二本书。

 

因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迅猛发展,以及印度软件外包业突飞猛进拉动的经济明显增长,以及“BRIC金砖四国”和Chindia(中印国)的说法,不仅各国关注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印度专家、工商界和政客也关注印度,同样中国人更关注印度。

2005年我到孟买参加了在印度央行印度储备银行下属的英迪拉·甘地发展研究所与深圳的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印度中国发展论坛”后,到印度网络之都Hyderabad海得拉巴,印度首都新德里,以及故都Agra阿格拉,拉贾斯坦邦首府古城斋浦尔Jaipur走了一圈,其中包括跟海得拉巴行政管理学院的专家,海得拉巴“开发区”领导,尼赫鲁大学中国研究所学者以及一些工商界人士的广泛交流,使得我对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了一些相对更广泛的了解。

在之前,中印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我也参加了。此外,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国际环保培训中,我还有印度班的10多个同学。在走印度之前,英国统治下印度的一部分,现在的巴基斯坦我也走过,那时印度的另外一部分缅甸北部,我也走过。这样的积累下来,对印度社会经济状况的总体把握,我自认为不算太离谱。

北大光华的一个二级学院委托我撰写有关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研究报告。我侧重谈了印度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非经济因素的干扰问题。作为作者,4年后阅读到《印度来了》这翻译为中文的印度学者自己撰写的书,我心里带着得意的微笑。因为从这书里我发现,印度学者自己也都持类似观点。

所不同的是,有关宗教仇杀,我提到了古吉拉特Gujarat邦首府艾哈迈德巴德Ahmedabad原教旨印度教徒因为印度教徒火车被焚烧导致残杀穆斯林报复的事情。而作者提到,那火车焚烧案,实际上是邦长策划的“国会纵火案”,为有借口屠杀当地穆斯林制造的。而当地议员也参与在残杀现场煽风点火。而总理瓦杰帕伊则睁眼不见这些残暴而纵容。如此政治阴谋,比我阅读印度文献时得到的结论更黑暗。(该书113-116页)

有关穆斯林在印度地位底下,作者的分析给我开了窗。英国人占领印度,是从莫卧儿王朝手里夺下的。那时穆斯林地位高。英国忌讳穆斯林依然占据高位,从而处处地方提防给穆斯林好处。上百年后穆斯林就从领导阶级,变成了下层只能钉鞋,修笔等匠人(122页),而印度教徒则在这个过程中收益很大,而且进一步强化的种姓制度。作者说,种姓制度在19世纪后期最终强化而惯性到现在(119页)。

该书第五章专谈印度的腐败。印度确实比中国短缺经济时期的驾驶员/售货员,肉店店员腐败更甚,因为连邮递员都得贿赂。中国那时没有要贿赂邮递员的(49-50页)。而且印度现在依然如此。好多人因为印度有“民主”的说法而向往印度,看了印度这作者的这书,估计这些人可以发现,此“民主”,非纸面著作中一般而言的“民主”。

拉吉夫·甘地1991年遇刺时我正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客座教书。我还痛惜印度失去一个好政治家,结果这书一看,发现拉吉夫也胡搞过。强迫银行给下层无担保小额贷款,结果发放的贷款,给老板们利用,让员工穿了破烂衣服排队去领现金,领到之后全部上缴。

同时,拉吉夫也涉嫌集体屠杀穆斯林,并卷入几十亿卢比的国防采购案中(27页)。

作者也写到,印度人民党则是印度教原教旨复兴主义份子的组合,对印度穆斯林的欺压就是这些人的主张。我读到这些的时候很吃惊。居然一个所谓的“民主”国家,一个政党的纲领目标之一,居然是欺压国内另外一派宗教信仰不同的人。如果这是“民主”,那还有什么不叫民主?

下面是一些引文。

比如,许多工厂能够公开拒绝雇佣穆斯林,而不害怕法律制裁(127页)。

受英国殖民统治时间最长的邦的农村地区条件是最差的。(161页)

贫困农民要登记申请补贴,发放一个贫困线以下的证明需要很长时间,并且还需要大殿许多中间人,这个过程非常腐败。通常由于申请人过于贫困不得不中途停止申请。就算申请成功,获得的贫困金页要分给各层的中间人。(174页)

古吉拉特邦南部一所乡村学校,老师平均一周才来学校一次。(175页)

人民党的鹰派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因为贪污丑闻被迫辞职,他之前是工会领袖并因此坐牢。但后来他又当选国会议员(184-195页)

北方邦一次选举中,一党派候选人在服刑时依然能获得选举,当选后立即被保释,直接从监狱去公开演讲。(194)

这本书,值得关注印度的人认真读一下。其中有不少,也分析透了印度问题,也介绍了印度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对印度IT产业分析很深。

这并不是一本《丑陋的印度人》之类的书。

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