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母娘被妖魔化:房价暴涨时,谁解母亲心?
文/管益忻
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在其旅居四川之际,于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以为栖身之所。至次年八月一场大风将茅屋吹破,大雨又随即而至。当夜,诗人在湿漉漉的茅屋中彻夜难眠,感慨万千之余写下那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抚今思昔的我们,真可由此想见,早已“家”、“居”化了的房子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文化中,处何等重要的地位啊,它真真乃人们立身安命、安居乐业的基础设施,更是普通百姓家中最大价值之家当。可每每思及我辈工薪阶层得要花去100年甚至更长时间累积之工资收入才能买得起一套100平米的住宅之际,房子这笔——“家”赖以生成的固定资产立马“令人”愤愤然、悻悻然、不知所措了!当然,谁人若真获得着了,它甚至可以成为身份的象征,成为炫耀的资本,成为臣服甚至左右人们命运的武器。君不见,久已流行的“丈母娘推高房价”之噱头就见证了房子的臣服与控制功能吗?!
于是如“某某男终于在房价新一轮上涨潮来临之际抑或是限购政策执行前夕购得一套房子‘交待了丈母娘’”等类说法便甚嚣尘上,以至于那些等待步入婚姻殿堂的小伙子们可谓是“谈娘色变”,唯恐口袋里的几个银猴子支付不起首付与心爱的“天鹅”劳燕分飞。又正因此,那些可以购得一套房子去“交待丈母娘”的男青年,或多或少地成了“恃房而骄”的帅哥。这世道,“丈母娘”俨然成为“干涉婚姻自由”的“罪魁祸首”,甚至演化成为拆散天下男性有情人们的“公敌”。殊不知,丈母娘,那个满脸横肉的“老太婆”,其实是有着更多的无奈和委屈。
大凡80后女孩儿的母亲,也即时下广受诟病的“丈母娘”,恐怕毕其一生精力也不过养育出惟一一个花儿样的女儿,尽管自己为了生活吃了千般苦、受了万般累,但只要一想到——认定——自己宝贝女儿年少不谙世事,便要跟一个没有任何保障的男孩去“闯天涯”,那种来自内心深处无可名状的担忧与急迫之情便油然而生,为自己将——要嫁出的女儿争取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的确也是人之常情、父母之责。也许,小伙子应当忖度的是:当你用一纸购房合同“交待”完丈母娘之际,或许并没有太过深入思考过——对于这一买下的房子,你那老丈母娘非并非实际享用者,甚至还完全可能为此一再白白添上个数以十万计的装修乃至家具购置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女儿是陪钱货”的话语倒也真有些道理啊!当然,那些家景殷实、心态尚好的丈母娘赔了夫人(女儿)又折兵(钱)也钱也赔得心甘情愿,谁让今生最爱的是“女儿”呢?!
人这一生,总是会从幼年走向少年,从少年走向青年,再到中年、老年,这个过程是由一个个、一串串平凡无华但并不乏时有泛起的浪花构成。细思细索起来,丈母娘,不也曾经是走过豆蔻年华的少女吗?在其带着美好憧憬的率真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希冀与其深爱的人步入婚姻殿堂之际,当然亦曾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同时也是前途无量的妻子。但当自己的女儿——一个自己亲身孕育的精灵走进她的生命之时,以往的那个勇往直前、梦想多多的气质,瞬间便被这一握着拳头大哭的小家伙给俘获了,之后的岁月,似乎一切的梦想都只跟那个粉嫩嫩、胖糊糊的小精灵有关,自己的梦想,自我的价值,连同女人的骄傲与美丽都演化成了为“公主”而缝织成的“嫁衣”。
初听郭峰的“从来没有人如此贴近我的心……从来没有人如此打动我的心”那几句歌唱时,总以为他在讲儿女情长,现今事态的演化令人渐渐发现,真正能够如此贴近并打动你心的,恐怕该是第一个走进你心房的孩子。今天,在整理个人思绪中,我以为,那些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的男女青年们,当你在抱怨如今的高房价阻遏迈进幸福生活的步伐之际,在媒体以长篇累牍的报道——从各个视角上来剖析与鞭挞丈母娘们的“非法要求”之际,在我们横眉冷对那些已然被妖魔化了的丈母娘之际,有没有人肯冷静地倾听一下丈母娘——母亲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