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的佛


    浙江,是不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发源地我不敢说,但是,浙江尤其是绍兴、宁波、舟山一带是中国佛教的最密集和最重要地区是毫无疑问的,在广东有个南华寺出了中国唯一的佛经论者六祖惠能,但是惠能的悟地是湖北,浙江没有惠能这样的著经者级别的大师,但是,中国的禅学却在这个区域被发扬光大,包括鉴真和尚也是从宁波地区的台州出普陀东渡日本,很多韩国和日本僧人也在台州天台山修行一生。在浙东地区,有不尽其数的寺庙,普陀山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佛教圣地和观音的道场。

 

    作为浙东的子民,每年清明时节我都会到老家宁波鄞县的阿育王寺烧香并到旁边的祖坟地拜祭,当然也就会东渡宁波北仑港到观音道场普陀山,会去奉化溪口的雪窦山拜弥勒佛,有时候会到天台山国清寺,基本上每年如此行程。这些寺庙在浙东地区形成一个很大的佛教寺庙网络,而且每一个寺庙都有上千年的历史,比如老家鄞县的阿育王寺至少有1900年的历史,整个浙江的佛教文化大约也是在东汉年间就已经在浙东地区广为传播。

 

    普陀山是属于舟山地区,属于岛链区域。按照我的理解,这个区域之所以寺庙众多,是由于这个地区是浙江的出海口,渔民出海、返航和避难都会依附于这个岛链,因此,这个地区应该是渔民和家属们祈求出海平安的地方,因此形成道场。

 

    而浙东地区成为佛教文化集聚地则是另一种原因,人多,是首要因素,因为佛只能生存于有人的地方才有意义,没有人的地方佛在而无佛在。福建也是佛教寺庙云集的地方,也是因为人多和出海口。浙东佛教的另一个因素是文化,尤其是南宋时期,蒙古人入侵,浙东一度是中国的皇权中心,因此,文人和统治者云集,加上浙东人生活环境比较好,所以文人骚客云集,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禅宗净土等多个佛教派别产生于这个区域,成为中国佛教的主要派别的发源地。

 

    佛教的伟大是不用我们用来赞美的,研习佛法的人和创立学派的人都是伟人,他们在发现和感悟伟大的佛教时候同时也给我们后人领悟佛教制造了一个障碍,每一个领悟对于后人都是启迪的同时也同时是一个魔境和心魔。我领悟的佛教的本意是佛的经典指导我们的不是如何成为经典大师而是如何消灭这些经典。

 

    万物皆空的不是普陀山的佛,与无物一体而无我则为空,空不是虚无而是无心无我无思想地与万物一体,什么都在,你、我、他物,佛没说这些东西是虚无的,佛说的是你的存在和万物都是实在的,虚无的是你的思想的标准、道德、经验、是非,站在中间的立场看待周围的存在和变化而不妄加自己的是非判断而仅仅体悟其存在,这就是空。说佛不在心外,并不代表可以说让普陀山在心中。心有佛,不能代替身体不去普陀山而使普陀山在心中,所以,不去普陀山是不会感觉到佛的,而去了普陀山也不见得就能见到佛,这还得看你怎么想。

 

    很多人到普陀山是为了当乞丐,虽然大包小包的供品扛着背着也在去拜佛但是心就是不拜佛,而是去乞求,到寺庙去行贿要求与佛换取这个要求佛给那个等不可胜数的物质要求就是不求自己,佛像变成天下最忙的东西而应接不暇。在一些寺庙附近多是丐帮的地盘,比如广州光孝寺和六榕寺,每次去都有很多乞丐,后来才明白寺庙固然是佛进行教育的地方,但是,很多人去寺庙不是去接受佛的启蒙而是去当乞丐的,所以,真正的乞丐和心的乞丐云集寺庙就一点也不奇怪了。普陀山,究竟是旅游的地方还是拜佛的地方,都不重要,佛在普陀但不是人人可见,普陀不是佛,佛却可以在普陀,普陀不见佛不是普陀的错是你的错。

 

    我们总是做的太少乞求得太多,所以,佛教寺庙在中国香火很旺,香火旺不见得是佛所乐见反而可能是佛教衰退的标志和社会文明和道德退化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