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数据出炉。我们来看一些重点关注的指标:
1、2月CPI同比涨4.9%,PPI同比涨7.2%。
CPI和上个月持平(2月不存在统计范围方法的变化)。实际上居民的感受是春节过后食品等价格并没有出现以往节后价格逐步恢复正常的惯例,反而是有继续保持高位甚至上涨的感觉。CPI这个月勉强又保持在5%之下,并不能缓解大家对后期CPI会冲过5%的担忧。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2%,涨幅比1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价格对PPI的冲击挥之不去,油价已然站在100美元之上,如果继续保持快速上涨的趋势,那么08年那种油价、农产品、物价飙升的历史或许会重演,货币政策又将如何应对也是让大家十分纠结的事情。
联系到上市公司,他们的利润是否会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过程中被侵蚀,是一个潜在的忧虑。
因此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再次把眼光转向那些有品牌优势、能顺利转嫁(甚至超额转嫁)成本压力的公司,只有他们才能借着通胀之风反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帮助我们股东跑赢CPI。
此外,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充沛与否也很重要,否则在通胀压力下央行若反复加息,上市公司自有资金不够充沛,企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2、2月出现73亿美元逆差。
虽然此前商务部官员已经预期今年会出现个把月的逆差,但是逆差数据真正扔过来的时候我们还是难免又增加了一层忧虑。热钱流动带来的流动性其方向是可以瞬间变化的,其投向也是不甚确定的,对实体对虚拟经济的冲击都比较大,不是造成巨大泡沫,让大家在泡沫盛宴中忘乎所以,就是釜底抽薪地把市场估值水平打压的鼻青脸肿,而只有外贸顺差带来的资金、长期的直接投资带来的资金,才是对经济乃至资产价格的真实支撑。
还有PMI、M1、M2等更多数据在动态更新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相互印证,来看事情是不是真的在向不太好的方向变化。就目前而言,市场总体估值并不高,机会也在反复酝酿,不过是持仓的结构持有的品种可能需要调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