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有位朋友希望我关注养熊业,希望能够做些事,拯救这些被活体取胆汁的熊。但说实话,我一直就没有去写,这并非是我不同情熊的遭遇,而是我担心一旦“养熊业”被取销了,这些熊会有什么命运?是会被“人道毁灭”,还是被“杀熊取胆”?所以,我一直都很犹豫。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把活熊取胆的主要矛头指向了天然药物,甚至中国的传统医药文化,这是非常错误的。所以,我不得不说一说,活熊取胆汁的“历史渊源”,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正名)。
《新京报》报讯(http://news.sohu.com/20110215/n279335758.shtml)(记者刘夏)记者昨日从亚洲动物基金会获悉,该机构昨日向福建省证监局递交了一份书面声明,反对正在筹备上市的福建归真堂药业有限公司获批,理由是“一家以活熊取胆为主业的企业,不应获得上市批准。”据了解,正处于上市进程之中的福建归真堂药业,近日引发广泛关注。此前,一份福建省环保厅对于归真堂的环保核查公示资料经网络被传播扩散,公司因“活熊取胆”工艺招致多家环保组织关注和民间人士抨击。公示材料中提到的主要募投项目包括“年产4000公斤熊胆粉”和“年存栏黑熊1200头,年繁殖黑熊200头。”资料显示,归真堂药业研发生产了包括国家一类中药材及制剂归真堂牌熊胆粉和熊胆胶囊、清甘茶和熊胆茶等两大类30多种产品。
很多人都认为人工养熊取得的“熊胆汁”就是中医所说的熊胆,因此认为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应该为这种残忍的行为负责,这是一种不对的看法。因为熊胆在《唐本草》中被列为上品。其形如茄。外面着淡赭色如皮革,胆口附着铁质。内部附有金黄之细粒,若松香之粉末。(熊胆中药学及临床文献研究概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12卷10期107页)。而对于其鉴定更是规定,“熊胆囊呈长扁卵形,上部狭窄,下部膨大,长10~20 cm,宽5~10 cm,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微有皱褶。囊内含干燥的胆汁,习称“胆仁”,呈不规则的块状、颗粒状、硬膏状或粉状,色泽深浅不一;呈金黄色透明如琥珀者,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或墨绿色,质坚脆或呈硬膏状者,习称“墨胆”或“铁胆”;黄绿色,光泽较差质脆者,习称“菜花胆”。”(熊胆的鉴别及应用。中医学报。2005年第9期35页)。 在西方,也有人关注到动物胆囊的医疗用途,并发现其主要成分可以有治疗心脑血管病和抗疲劳等效果,这也导致了熊胆成分需求在日美等西方国家的需求大增,甚至超过了我国的中医需求。
由于其价值的被发现,熊胆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由于野生熊类日见稀少,有人甚至开始造假。例如,我早在1981年就从日本进口的药物中,检测到了用猪胆代替熊胆的问题,而被我国广东省卫生厅进行了退货索赔。所以,人们只得去寻找其替代品。国外在1954年发明了用猪等其他动物的胆汁酸生产熊去氧胆酸,这就是人工合成“熊胆”。但是,由于相信天然熊胆的作用,以及生产成本等问题,我国发展出的“活熊取胆”一经提出,迅速得到推广,并形成了产业规模。
但是,应该关注的是,虽然活熊取的胆汁化学成分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与熊胆相似,但是,我国有关部门和专家并不认为其就可以当作熊胆,因此,在卫生部批准其生产的文件中,特别规定,“六、“引流熊胆”商品名暂定为“熊胆粉”,以与天然熊胆区别。(《关于下达“引流熊胆”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88)卫药字第55号)》(中国药事。1989年第2期88页))”在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中,从来就没有记录过熊胆粉的作用和使用,而且,中医对于熊胆的炮制是有专门的规定的,必须是在熊胆中进行的,这与所谓“熊胆粉”是不同的。因此,人工“活熊取胆”提供的“熊胆粉”只是象“人工活体牛黄”一样的低劣的(请原谅我这么说)人工仿制品而已。使用“熊胆粉”替代天然熊胆制作中药其实在中医的角度来讲,如同使用人工合成熊胆是一样的价值,所以,根本就不要打着传统中医的旗号来作为“养熊业”的借口。真正的熊胆是来自天然健康的熊的胆囊的产物,而活熊取的胆则是来自养殖的熊非正常采集的胆汁。我们知道,胆汁的分泌是要靠神经支配的,长期处于惊恐刺激的熊的胆汁应该是异常的。同时,在取胆汁和养殖的过程中,有时候会使用麻醉剂,甚至抗生素,这些都可能通过胆汁分泌,进入到所谓熊胆中去。所以,这种活熊的胆汁本身就可能存在着健康的隐患。我国的报道表明,一头小熊每天可产人工活熊胆1克,一只成年熊可产1.5-4克,而从目前企业公布的产量看,接近上限。而为了提高产量,有文章甚至鼓励使熊感染而得到更多的活熊胆汁。当然,如果真要提高产量,还可以给熊吃刺激胆汁分泌的药,当然这样的“熊胆”就不健康了。
其实,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活熊取的不过是来自不健康熊的胆汁,与中医的熊胆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只是一种合成胆汁酸的同类品而已。所以,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教育,使公众明白人工取活熊胆汁制品并非熊胆。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应该修订法律,取消“熊胆粉”这个商品名,应该改为“人工熊胆”,而一切以活熊胆汁制品制作的食物、保健品和药材都必须注明“人工熊胆 XX”而不得简称为“熊胆XX”,以示区别,并警告其潜在的危害,以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和动物的福利。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