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其实,这一提法已经提了15年了。近日,沪深交易所大佬们近期便在开会期间关于扩容的持续表态:上交所表示未来5年,每年新增50家上市公司,深交所则表示中小板每年150家,创业板每年200家。
按两所通报数字,未来平均每天至少有一家公司发行并上市。如此快的发行节奏意味着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的比重增加。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股票发行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所谓“直接融资”,是相对于间接融资而言,就是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直接融资的形式有:买卖有价证券,预付定金和赊销商品,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货币借贷等。
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和直接借贷凭证、股票、债券。以美国为例,长期以来的直接融资占比在80-90%的水平,企业债发行规模全球最大。要扩大直接融资比重,股权融资固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但纵观全球资本市场,无一例外都主要通过债权融资方式。
当前,股市充当资金蓄水池的定位应该已成共识。但是要筑好蓄水池,营造财富效应是前提。不能让股市成为零和游戏,甚至为负和游戏。领导们愿望很美好,希望在完成政绩的同时也能让中小投资者荷包切实增加、最好能跑过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