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保障房,是爱,更是一种责任!
文/管益忻
早在去年末住建部发文给出2011年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消息之初,就有人提出了有关土地和资金困局问题,并以此来为千套保障房建设目标难以实现的认定寻找证据。但在包括温总理在内的国家决策层的高压下,各地政府最终均签署了建设保障房的军令状。紧接着,有关保障房建设的土地保证问题便在政府层面得到了解决。而剩下的资金难题呢?此次两会期间,住建部部长齐骥出面对此作出了回应。他表示,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年度投资大概在1.3万亿到1.4万亿之间,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无偿划拨土地、3400亿投资棚户区改造、地方政府土地收益金、公积金、保障房融资平台等。他认为,通过这些筹集渠道,建设资金问题应该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今年的两会,以民生为主调的代表议案给处在各种经济与社会矛盾“围剿”下的民心带来了莫大温暖和慰籍。不论是各位代表甚至学者就个税起征点提高所进行的广泛而又深入的探讨,还是关于城乡之间的社保、教育等各领域福利公平化的呼声,都不仅仅见证了从国富到民富这一十七大精神内涵的具象化,更是为纠正包括城乡割裂、房价畸高、贫富悬殊在内的诸多不公与畸形现象而迈出的较为坚实的一步。
如果说细菌具有传染力的话,同样,一种好的、为民做事的思想和精神也是具有“传染力”的。此次两会期间,我们惊喜地发现,以民生为主旨提出的提案不仅是占了主流,众多代表中的民营企业家们之“为民谏言者”,不只有TCL的李东升,也不单就娃哈哈的宗庆后,还有商业界的后起之秀——来自深圳的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陈志列。陈志列是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与此次两会的。在此期间他向媒体透露,当李克强副总理参加分组讨论时并问民营企业家愿不愿意参与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时,他当即举手立马表示:研祥集团决定出10亿元来做这件事。
海尔集团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当中,无论在产品质量、品牌声誉还是管理创新等各个领域中都堪称领航者的一家公司,在其走过的辉煌26年历程中,不断地经历风雨而又见彩虹。人们不会忘记,金融危机之前的若干年月之中,有关其发展面临“高源期”的说法甚嚣尘上。然而,海尔业绩之卓著,商业模式创新之前卫,又使人们特别是国际范围诸多管理学界泰斗们对张瑞敏首席及其领导的海尔集团每每给出赞赏有加的评价,且更加表明他们最初发现张首席及其海尔集团是“一个有思想的企业家领导的一个有理想的企业”颇具时代意义的正确性。
我想,做企业,尤其是做中国的民营企业,赚钱肯定是重要的,但不是第一要务。如果它真的要想做强做大,并且在不断地薪火相传中基业长青,那它就必须“撒向人间都是爱”——而爱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如是,心中的灯塔才不会熄灭,在今天这个诱惑多多的时代,对做保障房的房地产商来说,这真可谓决定命运的唯一法宝。
做保障房,是爱,更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