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国家局势动荡 车企出口战略或再调整?


    在对欧美汽车市场的高门槛屡攻不下的情况下,近几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纷纷进行战略转型,转向以中东、东南亚、非洲等第三世界为代表的中小国家,而且起色明显。但,天不遂人愿,2011新年伊始,中东、北非局势开始动荡,严重影响国家间的外贸往来,对此,湖北省商务厅已向包括东风汽车在内的相关企业发出了风险警示。那么,自主车企的出口战略方向,会不会又将面临着一番调整呢?


    中东乱局影响中国汽车出口


  目前,在隶属中东地区的埃及、沙特和利比亚等国,以长城、奇瑞、吉利为主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很多地方随处可见。2010年,国内汽车出口54.49万辆,中东是一个重要的出口市场。


    2010年,中国汽车对中东22个国家和地区,共计出口汽车18.2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46%。中东占了全部汽车出口总量的三成以上。其中,出口数量的近九成集中在阿尔及利亚、叙利亚、伊朗、埃及、伊拉克这五个国家。


  然而,由于中东局势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连续摸高,汽车业出口未来不确定因素激增。


  为应对原油高涨的高通胀,各国政府纷纷加息,高通胀导致食品开支加大,这无形中降低了消费能力,使得购买其它消费品包括购买汽车的消费能力下降,影响出口市场增长。加息还使得企业贷款成本迅速上升,与此同时,在大宗商品涨价的推动下,将使得全球外贸出口普遍比较困难。


  由于种种不利因素作用,汽车出口企业好不容易转向的以中东等地为主的出口战略将再次被迫转变,迫使进军国外市场的汽车业出口雪上加霜。


2010年中国汽车对中东主要国家出口量情况一览(单位:万辆)

   

 北非乱局对出口车企的影响程度不一


    去年11月以来,突尼斯、埃及、阿尔及利亚,巴林、约旦和也门、伊朗相继发生的反对派民众大规模抗议活动,撼动了整个中东和北非的局势。埃及骚乱,导致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利比亚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发生冲突,导致很多地方遭到洗劫。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2月28日宣布,暂停执行在利比亚承建的项目合同,价值达176亿元人民币。

 

    在当地动荡的局势下,我国相关汽车企业也未能幸免,目前已经影响到了一些汽车企业在当地的正常经营。

    


    附:湖北省商务厅风险提示


    新年伊始,埃及政局开始动荡。主要出口企业反映:


    一是近期人员联络困难,我省出口企业与客户难以联络,对贸易单据的制作造成困难;


    二是发货风险提高,由于埃及海关等政府机构运行不稳定,收货风险提高,不少货物积压在上海港不敢发运;


    三是无法接到新订单;


    四是安琪公司在埃及投资建厂项目受到较大影响,工作人员全部撤回,大量建厂设备停止出口;


    五是赴埃及团组及展会无法正常成行。


    鉴于以上原因,省商务厅外贸处提醒企业:


    一、 积极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尽量规避贸易风险;


    二、 谨慎接单,由于埃及银行运行不稳定,注意收汇风险;警惕信用不佳的商人借机牟利;


    三、 密切关注埃及和其他中东国家局势,尽量将对出口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相关链接:贸易保护卷土重来 奇瑞损失惨重


  国内汽车出口多年积弊现在已经暴露无疑。除了自身存在的原因诸如品牌溢价能力低、企业间互相压价、缺乏整体战略等,出口企业还受到当地的产业政策、贸易保护、技术壁垒等的威胁。


    今年初以来,由于阿根廷政府加强对进口汽车限制,奇瑞设在乌拉圭工厂生产的汽车无法进入阿根廷市场,导致销量大幅滑坡,经营面临困难。


  尽管乌拉圭和阿根廷政府在今年2月就两国贸易争端进行了磋商,但是相关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奇瑞设在乌拉圭的合资公司——索克马公司向阿根廷出口的汽车仍然无法通关。


  阿根廷和乌拉圭都是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根据规定,阿根廷每年应该允许乌拉圭向该国出口2万辆汽车,奇瑞索克马公司申请在2011年向阿根廷出口6100辆汽车,但是目前仍然没有获得阿方许可。


  据悉,向阿根廷市场的出口占奇瑞索克马公司产量的45%左右,因此阿方的限制措施已经对公司生产和销售产生严重影响,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将导致严重亏损。

 

 

作者:搜狐汽车评论员 郑雪芹

 
授权状态: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