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17
关于信息化条件下学习的统筹思考
关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是近年来社会热议的重大问题。有人要我从统筹学的角度或用统筹学的方法来讨论中国教育问题。
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社会交流的导引性事业和基础性事业。教育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因此研究和讨论教育改革和教育问题,就要以时代发展为坐标。离开时代发展的坐标来讨论教育问题,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研究和讨论教育问题就应以信息化要求为坐标。信息时代对于教育有什么样的要求,是讨论研究教育问题的前提。信息化的产生,使得知识和信息无限量涌现并不断地改变知识的结构。人拥有的知识永远是无限少的。人可以任意的选取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但是另一方面,面对无限量的信息和知识以及它们结构的无限变化,人的方法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够用。要吸收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必须不断地增加方法。再一方面是大量的信息和知识的利用,要求有更丰富的联想力作为工具。没有联想力就不会有创造。
可以讲,在信息化条件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第一是丰富知识和调整知识结构,第二是形成思想和创新自己的思想方法,第三是提升自己的联想力,等等。这就是信息化条件下学习的坐标要求。只有从这个坐标出发来研究和讨论教育改革问题和教育发展问题,才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目前我们的教育注重知识量的增加和灌输,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善欠缺,如体育和游戏、美术音乐、实验和实践等等较少。教育中关于思想方法的部分很少,使越来越多的人不重视理论研究和理论思考,使人们缺少自己的观点和独立的见解,容易照葫芦画瓢,照猫画虎,人云亦云。我们的教育更是没有提升联想力的专门内容。
教育改革是要按照信息化条件的要求坐标来进行。教育不限于某种形式,而要以一定的范围和要求规定和规范。知识的传承是以信息化要求坐标为依据规定的。新知识的灌输是以信息化要求坐标为依据规范的。
这就是我按照统筹要求的思考。
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