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翁到“负”翁 往往只是一念之差



                                          苏渝

   兔年节后春,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和加息等紧缩调控手段出现叠加效应,市场利率不断上行,物价飞涨,通胀来临。为防购买力缩水,抗通胀已经成为当前投资的首要目标。随着市场转暖,外围环境流动性充裕,买什么理财产品成了投资者的一块心病,买错了产品从富翁到“负”翁 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在如今变幻莫测的股海中,在市场经济的跌荡起伏里,在为数不多的固定工资内,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呢?怎么更加合理的利用钱财来对抗着通胀呢?我们不难看出惟有投资渠道的正确选择最为重要,让钱生钱,让钱滚钱,源源不断的汇聚在我们的口袋里,解决着我们的后顾之忧。
   如果投入股市的话,进进出出忙碌一年,可能白忙活一场,说不定还把老本也赔进去,再者时间也有出入,无暇顾理;如果投资房产、实业,又时逢房产调控;虽说黄金一直以来都是财富保值增值的避风港,但又处在高位,因此,手续简便、稳扎稳打的增强收益债券型基金在诸多的风险投资渠道中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钱景。
   一般来讲,在股票表现特别好的时候,债基可能表现一般,但在股票狂跌的时候,债券以及债券型基金就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来。特别以大盘狂跌的2008年为例,债券型基金普遍取得了超过10%的收益。而在2010年全年不同类别基金业绩的分化,再度提醒投资者正视债券型基金作为低风险配置的重要性。在股市大幅震荡、上证综指全年下跌14.31%的背景下,债市走出了不错的行情,债券基金也获得了业绩和发行的双丰收。此外,24只债基全年业绩超10% 成2010年最赚钱基金;
   笔者从银行的一位朋友处获悉,中海基金第二只债券型基金产品——中海增强收益债券型基金已于日前获得证监会批准,并上市发行。种种迹象表明,央行四个月内连续三次加息,并未给原本火爆的债基发行降温,兔年债基发行继续给力。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3月10日,2011年以来共有5只债券基金发行。
市场加息周期中,债基缘何热度不减?究其原因,仍在于机构投资者对加息周期中债券市场投资机会的积极判断。中海增强收益债券基金经理江小震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指出,年后的第三次加息不应被视为此轮加息周期的开始,相反,恰恰意味着本轮加息已进入后半程。债券市场风险已大部分得到了释放,投资机会开始逐步显现。对于市场低点发行的债券基金产品而言,将迎来有利的建仓良机。
    分析今年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可转债、长期限的利率产品和信用等级适中、企业资质较好的中长期信用债都将是不错的选择。随着中石化转债等一些大盘可转债的陆续上市,可投资品种的增加,可转债的整体溢价率必然有所下降,其价值投资越发显著。
   首先,增强收益型债券基金具备了债市、股市双轮驱动功能:一方面可以在低风险的债券市场中获取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强债”基金可进行新股申购和二级市场个股买卖,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最高可达基金资产的20%,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能在波段性的结构轮动中寻找机会,以求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六年间“强债”基金历史业绩与CPI涨幅的对比结果,无一例外地均战胜当年CPI涨幅,累计超越CPI达36.64%,显示出较强的抗通胀功能,成为保卫“购买力”的有效“硬投资品”。
   其次,与一般债基相比,增强收益型债券基金的优势,以中海强债为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获利功能。该基金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具有普通债券型基金的通性,投资收益波动小,是资产配置组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攻守兼备。为增强基金资产的收益,该基金将进行新股申购和二级市场个股买卖,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最高可达基金资产的20%,可以根据股市走势灵活地进行资产配置,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能够适度分享股市带来的机会。三、抗通胀功能 。在当前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该基金既强调稳健投资又适当把握增强投资收益机会,无疑是对抗通胀的较好方式之一。
   综上所述:以抗通胀为主要线索选择基金,对投资者而言,在通胀魅影下,如何保卫自身“购买力”,莫从富翁沦落为“负”翁,已成为今年理财的终极目标。对此,在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的背景下,“震荡”或仍是A股市场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市场行情下,借道“股债双驱”增强收益的债券基金,既强调稳健投资又适当把握增强投资收益的机会,更能有助于攻守有方地实现战胜通胀的理财初衷,无疑是抗通胀的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