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苏渝
“3·15”来了。“3·15”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近年来,造假行为猖獗,尤其是食品、药品的危害,让我们防不胜防。然而,投资者的权益却成了被“3·15”遗忘的角落!
首先,来说骗人的消息。这些年,假货无孔不人,投资领域也不会是一片净土。一个新兴的股市,免不了消息满天飞,虚假信息也必然鱼目混珠,困惑着广大投资者。每到年报出台之前出笼并广为流传的上市公司业绩和分红信息就是一大例证。一时间,某某公司十送十,某某公司业绩翻番,传闻在二级市场上提前引爆。在一片“强者恒强”的助威声中,有的庄家利用上市公司林林总总的消息,营造“天天发财”的氛围,烘云托月,狂拉股价,在高送股的烟幕弹下,垒起了一座座人造险峰。然而,结果同有些预测大相径庭,空穴来风,高业绩高送股原来是海市蜃楼,沙峰轰然塌下,股份从天上回到人间,消息灵通的庄家恐怕早已逃之夭夭,一些被动跟风的中小散户因不懂技术分析,或看不到趋势改变,止损意识不强等等,被套在高位欣赏无限风光。
消费者买了假货,还可以找消费者协会投诉,还有个“3·15”权益日。被虚假消息误导,你找谁投诉?
其次,形形色色的题材陷阱。“题材”决定论早已不再是文学的专利,中国有一个将“题材”奉若神明且发挥到极至的市场,那就是股市。“题材”在股市的身价,那绝对是一座超级金矿。无疑,石墨烯是当下最热的题材。石墨烯不仅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还非常牢固坚硬,它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比已知导体都快无数倍。3月1日,炒上了天的“大牛股”宝安公开表示没有石墨矿,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此前多个券商的研报中都称宝安拥有石墨矿,且储量惊人。
到底是券商集体“出错”?还是公司“忽悠”机构?亦或者是公司与机构共同在“编”故事?一时间,宝安石墨矿疑云成为了市场关注焦点。
3月15日,宝安发布公告称“近期个别平面媒体对公司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和评论,并在网络上进行了转载,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在此,本公司就公司新能源产业的一些具体情况公告如下。”
首先澄清了石墨烯进展,公告称“已于2011年1月20日公布了研发进展”,当时的公告称石墨烯已完成小试,正在进行中试。也就是相比两个月前,石墨烯的研制目前没有新进展。但紧接着宝安进行了风险提示称 “该探矿权具体位置尚未明确,面积未知,且公司无法确定能否取得探矿权,也无法确定取得探矿权后能否探出矿。”券商“集体出错”疑点重重:比如平安证券2010年11月5日发布的《中国宝安:坐拥负极龙头,新能源业务风生水起》,湘财证券2010年9月6日发布的《中国宝安:房地产和新能源的价值被明显低估》等,都提到了宝安拥有石墨矿。
有财经报记者采访被券商报告误导买入中国宝安而巨亏数百万的杨先生,他认为:宝安故意装聋作哑,把矛盾推给券商,从第一篇报告到3月1日,发布如此多篇的研究报告,为什么不提早出来澄清,为何要到3月1日才澄清,宝安肯定难脱干系。但杨先生表示投诉无门。
“3·15”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3·15”是为了我们这个社会更干净而设立的,而不是单纯的这一天不作假造假,每一次“3·15”晚会,各色各样的受害者,讲述自己被假消息害的辛酸故事,为什么我们不能从根源找问题?让每一天都成为无“假”日? (著名财经作家重庆工商大学MBA兼职教授)
本人苏渝在“中金在线”视频培训《神奇独解K线密码》4节课程已全部讲完,并推荐了兔年翻番黑马,听课者都认为听君一堂课,胜炒十年股。欢迎大家来观看录播视频。课程的地址是: http://sinaurl.cn/hqHeyq 如有疑问,可直接拨打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8888-366作为信息不对称的中小散户,如何在弱肉强食的股市中赚钱?你必需读懂K线,因为K线菡盖了一切信息,破解了这一密码,无论是熊市和牛市,你不想赚钱都难!一个股民要想在股市里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