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 3月1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天津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昨天(15日)发布实施。根据这个办法,天津将面向三类群体,分三个阶段依次提供房屋租赁,首批推出的3000余套公租房最低租金是每月每平方米1元。
公租房租金每月每平方米1块钱的水平是否偏低?租金过低是否会给国家财政压力带来压力?公租房租金核定在什么水平较为合理?针对这些问题,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特别对话资深房地产专家韩世同,来看看他的点评。
主持人:天津的试点办法中,公共租赁住房最低租金,每月每平方米1元,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您会觉得这样的租金水平是否偏低呢?
韩世同:我认为他们是把廉租房的租金标准,解读成公租房的最低收费标准,这恐怕是误导。规定明确讲明,只有符合廉租房标准的低收入困难户,可以在公租房里面选择适合租住的房间,可以享受每平方米1块钱。全国的廉租房几乎都是按1块钱的标准来收租金的,这个管理办法实际上是给符合廉租房条件的人更多的选择。
主持人:您觉得什么样的水平算是比较合理?
韩世同:公租房应该制定不同的标准会比较好,根据你的收入状况。分出一些档次来。当然,这可能操作起来会比较复杂一点。其实重庆市去年6月份就出台了公租房的管理办法,天津这次出台办法,都没有明确界定制定的标准。广州曾经拿出过一个讨论意见,认为应该按照市场上面租金价格30%到80%,中间设上两三个档次,我觉得设定比例,然后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的操作方法相对合理。
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也表示过,过低的租金意味着政府要提供大量的补贴,而且说要回到1998年以前的现象是肯定不行的。您怎么评价他的这个观点?
韩世同:我认为是不可行的,但是,如果我们全面市场化,事实证明也是不可行的,现在必须是混合型的。保障型的不仅管低收入,还有中等偏下的也要管。现在保障房已经扩大范围,不光是管低收入的,我们有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夹心层这块有公租房和限价房。
主持人:的确在未来几年,像今年保障房应该是1000万套,五年之内会有3600万套,这样,财政投入规模很大。您觉得财政能否承受得住?
韩世同:财政投入规模非常大。现在按照匡算,国家和地方政府大概承担5000亿,总共大概是1.3到1.4万亿,其他的靠社会力量、靠各种基金。天津的管理办法是多种渠道,可以选保险基金,也可以是信托,也可以是债券多管齐下,多种形式地建,多种渠道来建,多种资金资源来建,这还是有可能克服的。
主持人:就像刚才那位委员所提出的,保障房体系应该靠自我循环的商业化模式,应该提高保障房的供应,但是依靠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
韩世同:完全市场化是不可行的。
主持人:就是国家投一部分,然后再集资一部分,社会上再集资一部分。
韩世同:形成一个混合的适当比例,这个比例需要经常地加以修正和调整。
(2011-03-16 16:51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