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Townhouse成为历史的翻页
市场交投旺盛的时候谈专业和理性是多余的,各类资金围巢下,大豆、大蒜、食糖都无法幸免,号称货币战争年代“避风港”的中国房地产,自然不在话下。而随着严厉的政策出台,市场回归理性,越来越多的买家“迷途知返”,两极分化下,联排别墅可能很受伤
文/李宗苗(闻锐传播机构)
在生物界,有一个概念叫“物种入侵”,即引入某个物种本来是基于一个良好的目的,但最后它却破坏了生物界的平衡,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错位:联排别墅“鸠占鹊巢”
联排别墅就是这样一个“物种”。用Google地图看上海莘闽别墅区,密密麻麻的小格子,如果当年没有不开发联排别墅,会多出几个世纪公园,对整个城市和片区居民,都会是个福音。
联排别墅为什么在中国谬种流传?原因据说是:一,商人逐利;二,逃避监管;三,满足部分人群“住别墅”的梦想。
联排别墅开发在西方国家盛行实乃人家那里地广人稀,红线内外都没有高层扎堆。而在中国,尤其人口密度高、城市开发强度也很高的东部沿海城市一带,联排别墅就不再是“低密度住宅”,反而愈发“高密度”,并无明显的开阔之感。在西方国家,这类联排别墅的前后间距和两侧间距本来就比较小,建筑密度一般都高于多层和高层,更不用说高层建筑环伺的上海了。荷兰建筑大师库哈斯(Rem Koolhaas)为日本福冈国际住宅展设计的高档联排别墅,密度之高感觉就像上海上班高峰期挤地铁,背靠背,挤得让人无法透气。因此,与其说联排别墅是低密度住宅,不如说它是低人口密度、低容积率的低层住宅。
作为“二战”后西方国家发展新城镇时出现的住宅形态,联排别墅由几幢甚至十几幢小于3层的低层住宅并联组成,每幢面积大约在150 -200平方米左右,有自己的院落,另外还有专用车位或车库。引进中国以后,多年来设计师们对其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改良,不仅建筑面积进一步放大,而且“上天要地”,“下地要房”,对于从来没住过别墅而又买不起Villa的人来说,堪称“致命诱惑”。
这部分人群,以前比较流行的叫法是“中产”,随着房价飙升,“中产”被挤出,“高产”渐渐鸠占鹊巢。
弱位:联排别墅不经“摔”
百度一下“联排别墅”,“出镜率”最高的是“Townhouse”。汗牛充栋的介绍和报道文字,却鲜有人提及,它其实是市场表现最不稳定、最经不起市场考验的一种产品类型,更不用说要对它进行全面的“清算”了。
不稳定,是因为它的面积区间“不上不下”,特别是它所锁定的目标人群并没有如Villa或大平层买家那样强大的购买力。从这几年的行情看,在别墅新货供应充足的成熟市场,联排别墅的议价空间比较大,二手交易难度较大。
联排别墅作为一种“伪别墅”,从历史经验看,房价下跌时,它领跌,房价复苏时,它“后知后觉”。国际投资者都倾向于投资Villa、豪宅以及高档商用物业等不动产,例如上海,30%的外国基金均投在这类高档物业,联排别墅根本无法进入这帮投资经验丰富、嗅觉灵敏、出手快准狠的这帮人的法眼。
缺位:住的不是别墅,是憋屈
有人会不服气:我是买来住的,我不卖还行啊?窃以为,有能力买联排别墅的人,无论如何,它只是个过渡性产品。毕竟,由于天然的人性化尺度欠周,联排别墅的舒适性历来备受诟病。
有联排别墅的小区,都难免存在这样一些毛病:
私密性随时被“入侵”。前后左右楼间距小,容易“走光”。在一些联排别墅与高层或小高层“混搭”开发的小区,住在其中不仅没有“被仰视”的优越感,而且常常“被俯视”。花了高价钱却享受此等待遇,这是什么世道。
没有什么公共空间可言。南方一全国知名城市豪宅,买家非富即贵,交付入住后,业主投诉频繁,原因是小区公共空间狭小,小孩玩耍时容易发生擦碰等意外。结果一部分业主又搬回原来住的大社区。
最要命的是每天都要频繁爬楼梯。不是我说的,资料记载:“对于任何联排别墅的业主来说,不论楼梯设计宽窄或坡度如何,都少不了频繁地上下楼爬楼梯,这对于中青年来说,不一定是坏事,但对于家有老人或小孩的业主则较困难并有一定危险。”从这方面看,联排别墅就像公寓产品里面的复式或跃式,经验不足的买家没来由地趋之若骛。
最不好的是它阻隔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常见住复式、跃式、联排别墅的家庭吃完晚饭后即“各奔其所”,老公在卧室里看电视转播的果岭比赛,儿子在自己的房间里打游戏,老婆在书房里研究葆春秘诀,家里的老人则守着客厅里的电视,没有交流。
名不符实。听起来,住的是别墅,实际上,住的不是别墅,是憋屈。每层的面积小,空间尺度小,腾挪余地小;狭长的布局,面宽小(朝南面小),感受不到阳光的滋润;花园小,真正入住后形同虚设。
补位:Villa之后是大平层
做一些联排,本意是为了拉高形象,提升溢价,到头来,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惨重。但为什么市场上的联排别墅还源源不断,有的甚至还貌似奇货可居?
市场交投旺盛的时候谈专业和理性是多余的,各类资金围巢下,大豆、大蒜、食糖都无法幸免,号称货币战争年代“避风港”的中国房地产,自然不在话下。
随着严厉的政策出台,市场回归理性,越来越多的买家“迷途知返”,联排别墅终究不过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纸翻页。
这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分化的一个结果:两极很分化,中间很受伤。房地产开发商和设计者对此不可不察。
好的别墅越来越少,联排别墅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别墅客户搬离别墅,遁入大平层。这给以大平层为代表的建筑形态创新提供了极好机会。国内一位以大平层设计著称的设计师就认为,放眼古今中外,低层居住建筑形态很丰富,开发商不必都挤在一起做同一类产品,有很多建筑形态值得借鉴,有很多空白点值得创新,大平层市场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