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读书笔记(二)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读书笔记(二)
知识工作者成为管理者的关键
 
进入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的正文部分,读了第一节。本书的体例很给力,现引一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的一段话让人阅读,然后回答几个问题,问题的设置都是结合材料反思目前工作中的一些情况,最后是实践环节,也就是接下来打算怎么做。知——思——行,结合的还不错。当然,如果想真的见效,还是要认真对待,没有监督你,唯有自己对自己负责,《素书》中说“神莫神于至诚”嘛!
 
第一节引的话是:“在现代组织里,如果一个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做出贡献的责任,而且这些贡献对组织的经营和成果有重大的影响,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这段话至少说清楚了一个事情,什么样的知识工作者才是管理者。首先,该知识工作者要主动对组织承担责任。第二,是对能够对组织的经营能力和成果作出重大贡献。一个是主动承担的意愿,一个是确实有重大成果吧。
 
另一方面,知识工作者作出贡献的资源显然就是“职位和知识”了。提出“职位”这个资源要素,德鲁克还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呀。这两资源要素也对知识工作者作出的贡献提出了要求,给那些一心想作出贡献的人们一个善意的提示:一是贡献是对整个组织有价值的,是这个职位需要的,不能只是自己想做的,也千万不要超越职责范围去做贡献;二是要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重要的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擅长的不会去做,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心是好的,但也不能好心办错事。
 
后面提的问题,核心就是找到正确的事情。主要是涉及三个问题,“第一、组织付给我薪水是让我做什么?第二、为了让我在自己的职位上做正确的事,我应该做些什么?第三、我是不是在做那些不该由我来做的事情呢?”第三个问题,颇有趣,评判我该不该做某件事的标准是什么呢,这句话到底强调的是什么意思呢?结合三个问题的顺序,首先可以排除的评判标准就是对组织有贡献和正确与否,因为前面已经回答了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了,第一个就要回答组织对我的期望是什么,第二个就是要回答在我的职位上,我应该如何做才正确。仔细看,这句话的重音应该落在第二个“我”上,回顾前面两个资源“职位与知识”,“职位”上的反思(即我前面所说)已经在问题二中开展了。那么,问题三显然就是在让我们反思,我们是否在使用的自己的知识做擅长的事情。擅长的是我该做的,不擅长的就不是我该做的,找到更擅长的人来做,或者外包出去吧。
 
理解清楚问题的含义之后,我们就想增加一项在部门定期总结会中,就“我们每个人有什么长处?是不是在做自己擅长的工作?谁擅长做哪项工作?”几个问题进行回答、探讨,以期制度化对这个问题进行评估,进一步发现人的长处、培养人的长处,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