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说要监督,关键是谁来监督,谁敢监督,谁有权来监督


  国务院25日召开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强调,要认真治理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温家宝指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经济社会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一些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再加上腐败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产生叠加效应,就可能影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公车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税费改革、分配改革、体制改革等等,我们要做的很多,而要完成这些不动大手术,是难以显出成效的。哪种修修补补的改革只会煎熬民众的耐心,一旦言而无信,最终会酿出苦果来的。

  发展没有止境,改革也没有止境,中国在改革,国外也在改革。如果真的要改革,就必须拿出决心来,拿出彻底改变当下阻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全方位的改革。而改革的前提是要认真治理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对于改革,我们不是没办法,而是没有按照办法去做。这个办法就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相互掣肘、相互监督。领导腐败的根本问题是下属人员熟视无睹,不敢监督,因为体制决定了一切事情领导说了算,谁敢让领导一阵子不舒服,领导会让他一辈子不舒服,自己为了工作无利可图,损害领导的利益后果严重。

  公车改革等改革一旦步入正常程序损害的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这些人是公车改革的决策者,要他来改革自己的既得利益,这个很难,需要看到政府的决心,更需要有一个坚强的外部监督。试想,改革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这样的改革有何意义。因此,改革的问题是谁来监督的问题。

  谁来监督领导是个大问题,是所有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应该规定领导对下属工作只有结果质询权,没有过程参与权,参与过程就有以权谋私的嫌疑。笔者以为,目前最最主要的问题是,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由民众监督为主的《中国法律执行法》,从法律上确立保障民众监督权。这部法律的基础是由老百姓监督执行,必须保证老百姓有充分的监督和追究权,否则法律再多仍是枉然

  天天说要监督、监督,关键是谁来监督,谁敢监督,谁有权来监督!“国家各部门的职权汇集在一起,就像一个个圆球堆积于木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漏洞、空隙和缺陷,这些真空地带即是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其中产生的民生诉求如若长期无人负责,会由小矛盾引发大矛盾。”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能较好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