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玩麻将已经常化、全民化,已经不再局限于社交和娱乐两大功能。我的几位大学同学经营公司,生意做得凑合,日子也算过得去,总是比领工资的人钱多吧。最近,一连几周,我接到电话邀请,说是好一段时间没见面了,想“聚一聚”。我知道,所谓的“聚一聚”,无非是吃饭,再就是打牌。我因公职在身,需要精力专注事业,再加上多年形成的读书与写作的习惯,虽然内心并不排斥玩麻将,却不大情愿将更多时间用于“聚一聚”的社交与娱乐活动。因此,常不能如期应邀,便假借理由搪塞,以婉言相拒。我深知这已多次引致朋友心中不快,并落下清高不随和的名声。
虽然缺席,却常深思。麻将是中国汉族发明的牌类娱乐游戏,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每副136张,每张刻花纹或文字。中国麻将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至清朝中叶基本定型。当代中国,麻将娱乐之兴盛非同一般。不少人陶醉其中,不亦乐乎,大有“全民皆和”之势。当下,玩麻将之风盛行,在许多人找到娱乐与社交精神支点的同时,却也无端大量消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资源,有“玩物丧志”,有伤社会风化、延滞社会进步之虞。尤其令人忧心的是,一些公共资源被卷入麻将活动,有损公众利益,有损政府形象,有损公信力。探究玩麻将心理动力机制,也许能够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者提供理论思考。
一、协商定规则
很显然,在麻将场,有一种比较完善的自治机制。玩麻将的规则,可谓复杂多样,不一而足。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有不同讲究。每个玩家也各自的擅长和喜好。因此,每次玩牌开场,都会“有言在先”,商讨规则。东西南北坐定位置,第一件事就是商定规则。比如,筹码、吃碰、杠的计算等等,玩家根据各自喜好,自由发表意见,平等协商确定,共同遵守和监督执行。在稳定人群之中,麻将规矩成龙配套,已经优选出合适的“制度组合”。比如,宝鸡麻将玩家发明的“半自动”、“全自动”等等,简单明了,一说便知。经常在一起的玩家,事实上是“熟人共同体”,欣然接受共同规则,不再需要反复约定。在开场制定规则过程中,玩家体验民主与法治,争取到能够发挥自我牌技优势的规则。毫无疑问,主动参与规则制定,比被动勉强服从规则,自然有更多愉悦感、满足感。
二、庄家排排坐
轮流坐庄是玩麻将的“老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玩家社会地位如何,坐庄机会一律平等。掷色子定位子,比大小定庄家。吃碰一声响,摸打不商量。人人参与规则制定,人人维护既定规则。坐庄虽有顺序先后、次数多少、时间长短,却严格遵循依次坐庄、轮流执政。“在其位,谋其政”。有的玩家“善于用权”,坐庄之时,自我做主,根据自己兴背,自主调整规则。坐庄的玩家是最具发言权的玩家。我坐庄我做主是庄家“特权”。虽为“特权”,但因轮流坐庄,也是玩家平等之“特权”。任一玩家,可以享有,也可以放弃。这种平等之“特权”,在一般职场实属稀罕之物,可望不可及。然而,权大风险也大。庄家赢得多赔得也多,所以各玩家都顶住庄家,提防庄家和牌。尤其是庄家上家,肩负着“盯庄”重任。“庄前打生张”,这是盯庄常用“牌技”。在牌场,不能只顾自己手中牌局,还须学会审时度势,察颜观色,分析判断别人牌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自己多和,让别人少和,自己大和,别人小和。在自己不和情况下,避重就轻,争取给筹码最少的一家放和。这种统筹全局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了玩家的即时体验意识,也强化了麻将实战的刺激性。
三、风水轮流转
玩牌之前,玩家们无法预知输赢。“七分运气,三分手艺”。在输赢之中,“手艺”占三分,“手气”占七分。牌之兴背,带有随机性、不可预知性。尤其当下牌局,属于“小概率”事件,运气的成分更大。但是,长期趋势则是“大概率”事件,具有规律性、可预见性。“打牌三十年,输赢自己钱”。这一阵子东家兴,过一阵子西家兴,等一会儿南家兴,再过一阵北家兴。这次不兴下次兴,多次不兴多次兴。兴的时候,刚停即和、边夹张也炸弹,杠后开花、连和数码也是常有之事。背的时候,停牌放和、久停不和、上家截和、数圈不和也不奇怪。兴背之间,玩家五味杂陈,尽尝酸甜苦辣咸,这是各种世俗滋味。“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麻将场能够及时兑现这些至理名言所蕴含的哲理。背转兴、兴转背,常是转眼之间。没有常兴之人,也没有常背之人。所以,兴气,也就是顺境,要低调、自持,切莫张扬。“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必将反受其害,终将落得“乐极生悲”。背气,也就是逆境,要自信、要持重,不要“灰心丧气”、“唉声叹气”,相信终将“苦尽甘来”。“久旱久雨”,“世事轮回”。真正的好玩家,无论兴背,情绪稳定,输赢不计,兴背不惊!
四、牌风显德行
牌局进行中,面对输赢,“道德风险”徒增。玩麻将的刺激之一,在于信息不对称,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玩家综合判断力的挑战。“拆模子定输赢”。玩家根据对牌局判断,决定手中牌的“取舍”。“取舍”具有多种选择,是玩家“手艺”、“牌技”的具体体现和综合运用。那些自私自利的玩家,采用偷看、诱骗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有用信息,以及不惜破坏规则偷牌、摸牌、换牌,甚至使出更恶劣行为,比如诈和、赖账、骗钱。想尽各种“损招”,让自己多和牌多收益,叫别人少和牌少得意。值此情况,真正的玩家必然索然无味,兴趣尽失,直至闹得牌场不欢而散。良禽择木而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喜欢玩牌的人,善于结交和亲近牌风好的牌友,远离自私自利、不择手段的人。记得大约在十年前,就有一位领导反复告诫:酒风看作风,牌风看人品。酒风、牌风之所以重要,因为它直接攸关参与者自身利益。无论酒场还是牌场,要注意形象和做派,走端行正,免得被人瞧得起。
五、输赢皆无怨
输赢是玩麻将行为的重要诱发因素,也是必然结果。因机会常在,输了还会赢,单次输赢并不是很重要。牌局在变化,输赢也在变化,一会儿输,一会儿赢;这次输,下次赢。有的玩家是用炮高手,善于“审时度势”,背久兴初,抢抓机遇,给力加炮,试图加速翻本。有的玩家则“不识时务”,兴尽背至,却给力用炮,企图好上加好、赢了再赢,结果炮炮虚发,有去无回。在牌局变化之中,做到“科学用炮”实属不易。需要以临场经验,以及趋势洞察力为基础。当然,用炮行为,自主决策,但却不能完全说是“后果自负”。因为,玩麻将纯粹是消费活动,并无创造新的财富,输赢是“零和游戏”、“金钱搬家”。在牌场,钱财数量不会增加,有玩家赢,必有玩家输。用炮决策导致的结果,要么自己赢、别人输;要么自己输、别人赢。单从钱财上讲,不可能出现“双赢结局”。所谓“和谐牌场”,有自娱自乐、自欺欺人之嫌。尽管如此,由于规则透明,轮流坐庄,兴背逐流,无论输赢,自觉自愿。
麻将场与职业场多少有些相像。麻将场的兴背输赢,犹如职业场的进退流转、晋职加薪。但是,麻将场的兴背输赢,交替往复,具有可重复性。而受多种因素制约,职业场缺乏这种可重复性。所以,职业场兴背输赢,关系更加重大,规则更加复杂,“科学用炮”更加不易,由此结下了不少难以解开的“死疙瘩”,远不比玩麻将有刺激、有意味。
玩麻将具有娱乐与社交两大功能。只不过,在有的场合娱乐功能多些,在有的场合社交功能多些。亲戚邻居、同学同事、职场朋友,大家相约而至,凑在一起玩麻将,纯属休闲、消遣、娱乐,在平淡中找刺激,在朋友中找幸福。玩麻将,毕竟是“玩”。“玩”有益于修养身心。但“玩物丧志”,玩麻将上瘾。玩家应注重玩麻将过程中的娱乐功能,而不应过分追求兴背输赢的刺激意味。所以,玩家们应当修炼自控能力,加强自我领导,输也赢也,一笑了之,遵守约定时间,守时不恋战,绝不打精神疲劳战、体能消耗战。
当然,有一种打麻将“很特别”,可谓之“守孝道的善行”。我父亲今年97岁,身体硬朗,喜欢打麻将。毫无例外,每次回家看望,我都要陪老爷子打牌三到五个小时,当然最后结果我是“只输不赢”,老爷子是“只赢不输”。老人家年纪大了,没有太多乐趣,每次打牌都很高兴,一旦开打,就不愿意停下来。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就尽量满足老爷子这一要求,每次回家就预备了和老爷子打麻将的时间和零钱。在我们同龄人中,以打麻将作为尽孝方式,是不少人的选择。然而,打麻将尽孝也引来“羡慕嫉妒恨”。因为,有不少人已经不可能有这种尽孝方式了。
另外一些麻将场,夹带了其他不健康的内容,使得玩麻将的性质发生蜕变。比如,陪上级、陪客户打牌,目的是“输钱”,已经不再是玩麻将,而是麻将“贿赂”;再比如,设场打牌、职业打牌,目的是“赢钱”,也不是玩麻将,而是麻将“赌博”。无论是麻将“贿赂”,还是麻将“赌博”,其社会危害性很大,应予以坚决打击,重拳扫荡,彻底清除。
麻将五则
评论
编辑推荐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