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露天电影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村里放电影。

 
  那时候农村里唯一的文化生活可能就是放电影了。 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操场,在操场的旁边埋两根木头柱子,放电影的人来了就可以挂上那块白布(那时我觉得很神奇的布,人可以在上面行走)。晚饭后,各家老小全都集中在操场上看起电影。记得那时那个生产队放电影,别的生产队的百姓也会赶来看,人多的时候会有人到那块“大白布的”另一边去看,同样的画面,同样的声,我就喜欢在反面看,不用在人堆里挤了。电影结束后人群从四面八方散去,热热闹闹的,如果遇到没有月亮的日子,满路都是举着火把走路的人群,就像电影里红军打着火把赶路的画面在现实中重演。
 
  我那时只要知道哪个生产队放电影都要赶去看的,有时就跟着放电影的机子跑,记得有一次【八仙过海】一晚上放了三个地方,我也跟着看了三遍。看完电影后就特想哪位仙家送我一个飞毯可以自由飞翔。【渡江侦察记】里面解放军侦察兵化装成老百姓在江堤上边干活边侦查的画面到现在还在我的眼里晃悠,那是最大的想法就是长大后参加解放军。【小兵张嘎】里的那把木头枪成了我最简单的模仿玩具,我一下子做了三个木头枪,每天拿着它们在伙伴们面前得瑟。为了看【少林寺】让我跑了将近三十里路,回来都不觉得累。
 
  后来每个乡都做了电影院,就没有到生产队放露天电影了,看电影都集中到电影院,要花钱买票才能看的,我这个穷学生就没法去看了。不过有一次我还是看了半个屏幕的【方世玉】那部电影,是在电影院外面的门缝里看的。那时最想得到一张电影票啊。
 
   参加工作了,终于有了自己的工资。只要电影院放电影我都会去看的,但是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似乎没有以前看露天电影有意思,电影好像也没有以前好看了,有些电影如果我是导演可能不是那种拍法。可能是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对电影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以前是什么电影都会聚精会神地看完,后来对不好看的电影看一半就离场了,慢慢的进电影院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以致我近十几年都没去过电影院,如果有什么好电影也是在网上看看完事,有许多的电影却并没有广告中说的好,让我过目就忘了。
 
  看电影,依然怀念那个充满激情的露天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