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诧于自毁长城的论说
03/28/2010
茅于轼先生是令人敬重的经济学家,我相信这是经济学学术界多数人的共识。可能正因为他的敢于说一些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话,有时候让人们觉得他的一些话显得有点天真。最近,先生撰文表示不愿意用他交的税款去建航空母舰,这是他的真心话,也的确颇有见地,道理就像先生自己说的一样,谁都明白。然而,尽管这确实是大实话,也是纳税人对税款使用的合理要求,但也未免过于天真,套用任贤齐的一句歌词,就是“心太软”了。
先生的话大体是没错的,特别是在“中国是否应该建造航空母舰”方面,无论是在学术界、军事界,还是在政界和民间,争议都很大。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主张建造的声音占了上风。但关键是先生的主张还不仅限于反对建造航空母舰,也包括有关国防战备与军事战略的见解,这就值得商榷了。虽然先生说这是他的个人意见,但鉴于先生的社会影响力,我们有不同的观点有说说的必要。总的来看,先生的看法,既不符合当今国际政治的现实,也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首先,从古至今,军备竞赛从来都是一个“囚徒困境”。这个困境是人类命中注定了的,至少我看不到凭人类自己能打破这个困局的希望。人类的历史,本身是一部杀戮史、征战史和对和平的向往史。人类的产生,无论是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好,还是造物主上帝的造就也罢,有史记载至今,嫉妒、争竞、忌恨、贪婪、虚妄、谗谤,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个世界。人人都知道军备竞赛的恶果,且历史上不断有人自食其果,可从古至今、各国各民都在或明或暗地搞,这就是“囚徒困境”,是人堕落的罪性的表现。按照《圣经》的正解,自从人类的始祖因犯罪而与上帝隔绝了后,人类所拥有的资源就开始稀缺了,未来也不大可能会物质极大丰富;因此,纵观整个世界史,争竞是主流的,和平是附属的,人类社会跟动物界本质上并无两样。
“囚徒困境”在于,对中国来说,倘若别国都在增强国防军事而我们不去增强甚至去自毁长城,那么中国就会陷于被动甚至处于挨打的地位。我们很难想象,倘若以色列不增强的它的国防军事,是否有今天以色列的屹立;我们也很难想象,没有强大的国防,中国的西藏、新疆还会像现在这样相对稳定。还可以这么说,海峡两岸之所以还能和平共处、“台独”不至于胆大妄为、港澳最终能够回归,除了有相当多港澳台民众和马英九、“两蒋”对“一个中国”的共识与认同外,跟中国大陆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也不无关系。再想想看,马英九不搞军备竞赛了,中国大陆不增强军事力量,李登辉就不搞台独了吗?“台独”就不台独了吗?再说了,马英九不军备竞赛就能不军备竞赛吗?“蓝营、绿营”都同意吗?既然不竞赛了,还从美国购买武器干什么?
先生说,修建航母利于增强国防,只有在假定别国不这么做的时候才有道理,这话不假。可“囚徒困境”表明,当别国都在加强国防力量的时候,我国听之任之,我们就显得傻了,理性人不会这么做;反过来,假定别国都不去增强军事力量,如果我们没有称霸的野心,我们也不会去做。说穿了,军备竞赛是因为缺乏互信,而缺乏互信是因为私心在作怪,但私心却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所以尽管军事竞赛都是愚蠢的举动,对谁都不好,势必也会自食其果,但都趋之若鹜,就像先生说的一样,耀武扬威,损人损己,造成巨大浪费。这是可预见的结果,不然,你以为“世界末日”是空穴来风?
其次,不增强国防力量能换来和平也经不起历史的检验。炎黄的华夏统一也是炎黄争战的结果。“文景之治”并没有阻扰匈奴人的进攻;相反,汉武帝时代的强国才可以决胜于千里之外。北宋够软弱、南宋够偏安了吧?还不照样亡国。“康乾盛世”阻止了民族争竞吗?阻止了沙皇俄国侵略蚕食的步伐了?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封建专制与暴政的必然结果。这话倒也没错,就像今天的卡扎菲一样。但“贞观之治”下的李世民又做过几天没有民族争竞或国家战事的皇帝?二战期间的美国、法国,是民主国家吧?可法国没支撑几天就被德国闪电般地占领了,日本也照样袭击珍珠港。今天强大、自由、法治美国的屹立,在很大意义上是在波士顿枪声、南北战争、“一战”、“二战”、韩战、越战、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缔造的,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等总统的伟大之处就是通过这些战争来体现的。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还是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珍珠港事件”、抑或即便发生了“珍珠港事件”但美国没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假如美国没去捣腾几个原子弹、抑或捣腾出来但没在广岛、长崎投两颗,中国今天会是什么样子呢?会不会四分五裂呢?或许你会说“明天会更好”,但谁又知道呢?中国人又不是没过过受欺凌的日子。况且,各国在中国钓鱼岛、韩国竹岛、中国南沙群岛的领土争端,跟民主与专制、善政与暴政有什么必然的关联吗?还有,前不久9级大地震海啸过后风口浪尖中的日本,被法国电视台第2频道揭露爆炸的福岛核电站3号发电机组其燃料是铀与钚的混合物(表明日本有了制造核武器的原料,也有了详实的核计划),虽然日本已经自食其果了,但民主自由和谐的、社会秩序与国民素质良好的日本会放弃它的核计划吗?我以小人之心度之,大概不会。日本是世界上唯一被核轰炸过的国家,二战后的日本还有“美日同盟”、有美国的核保护大伞,今天旧伤未过、新伤又起,但奋进和充满危机感的日本照样会不遗余力搞核武器。大国政治博弈是如此,就是具体到微观个人更如是:人家背着个包在街上闲逛,遭谁惹谁了?不也被“飞车党”抢夺吗?
对于3月6日《参考消息》报道的那则先生认为非常重要的消息,我的看法与先生不完全一致。台湾不与大陆搞军备竞赛或者映衬出马英九的理性和成熟,但恐怕也仅源于马英九对“九二共识”的认同,不见得“台湾的百姓是理性的”。先生还说,小国百姓中持有“耀武扬威、过过瘾”想法的人会少些,可能的确如此,但也恐怕是因为资源占有的局限和经济实力的不济,而不一定是缺乏“想耀武扬威”的基因。“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说的是碍于老虎的淫威,猴子不至于会称王称霸,但老虎不在的时候,猴子耀武扬威的本性也就露出来了,譬如日本这只猴子。更何况,中国大多数普通百姓想“免受欺侮”的心思是有的,但讲究“大国气派”、思想“扬威天下”的人却不会很多。多数中产及以下的平头百姓每天都还在为生活奔波,哪有多少心思意念去耀武扬威啊。
以此推理,按照人类的本性,大国会主动放弃武器竞赛吗?恐怕很难。无论是为了油气资源也好,还是为了民主自由也好,美国到处布局的战争给美国人带来了更安全吗?不是的。明知饮鸩止渴,可美国政府领导人还是会不遗余力去做,只是做的手段、做的方式不同罢了。这不是某个人决定的,而是人类整体的嫉妒、纷争的本性决定的。我不敢论断核均衡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核均衡理论可能也的确难免导致核武器扩散和核对峙,但至少到今天为止还是没有爆发核战争;我想,无论未来有多少国家拥有核力量,但这个核均衡还是依然会持续下去。至于未来哪一天某一方忍不住先发核弹核攻击了,那挪亚方舟时代也就来了。可这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我很赞同先生说的“中国的领导人和全体有思想的中国人会同意,中国在裁军方面提出创意,是真正对人类的贡献。”但先生关于“中美合作带头均衡裁军”的殷切希望恐怕会落空。除非全能的上帝去化解“囚徒困境”,以其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去扭转乾坤并带来柳暗花明,否则,中美任意一方都不会轻易去自毁长城。由此,笔者对我国的建议是:日渐富强起来的中国,当然得继续“韬光养晦”,须知扩军备战的确不该,穷兵黩武定会自食恶果;当前中国最重要的固然是增进民主以及强化法治,但也要依据经济实力去巩固并增强国防实力。我再一厢情愿地建议,近期中国政府和中国军方可做的工作包括:以寻求“和平解决方案”为契机,与阿盟和非盟组织一道并紧密合作,随同多国部队的行动,派遣战斗机和军舰直接军事介入利比亚战争,斡旋并参与各方之间的政治对话,这是改善中国民主和负责任大国形象、同时增强军事实力和军队实际战斗力的大好机会。读者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