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不是空口号,得有实实在在的财税储备


治堵不是空口号,得有实实在在的财税储备

\周丽君

2011年,限购、限行……已从幕后走向前台。但限制,不仅限制了车辆,更限制了人生自由。笔者觉得,这不应当成为我们城市治堵的主旋律。

近几年,莫斯科也开始拥堵,但据汽车评论员张少华介绍,莫斯科的治堵措施在疏导,如扩建停车点、优化道路、强化公共交通……在此基础上,再号召大家少开车,或错时上下班等。而北京恰恰相反,被津津乐道的却是摇号、尾号限行等限制措施,在此基础上,才有各类疏导措施。

对比限制措施,各类疏导措施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没有相应的财政支付能力,是很难实行疏导的,必定无论停车位的建设、道路的拓展,还是公共交通系统的扩建和维护等,都需要实实在在的货币支出。但在财税支配方面,中国各个地方政府与莫斯科、东京、纽约等国外城市有很大不同。中国财政支配的主要权力都在中央政府,消费税、购置税、增值税等主要税种都收归中央,大约占了总税收的七成。以汽车行业为例,地方政府有支配权的仅有车船税,而车船税又是个小税种。而燃油税、汽车消费者、车辆购置税等原本用于交通建设的税种都收归了中央政府。

所以,我们一边可以看到高铁、飞机订单等满天飞,另一边却是各个城市的市内道路十年不变等。

就城市治堵而言,改变大中央小地方的财税分配已是刻不容缓。在本次两会,政协代表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提出有关城市治堵的两点财税分配意见:为了调动地方政府解决停车难和道路拥堵的积极性,建议汽车消费税在汽车上牌时由当地政府部门征收留用,作为地方政府解决停车难和道路拥堵问题的财政支持,让地方政府专款专用于停车场建设和道路建设;建议燃油税中央与地方分成,用车多的地方,财政收入也多,作为地方政府解决停车难和道路拥堵问题的财政支持。

在笔者看来,李书福的提法,相对实在,也切中了要害。就像行军大战,不可能没有辎重,就单刀赴会。对地方城市而言,要想完成治堵,也得有一定的财力储备。

当然,相信国家也有所考虑。车船税之所以在被嗤之以鼻的时候,人大等还顶着巨大压力,推出新车船税,相信也是在为地方政府在治堵方面争取更多的财税。但这仅仅是小头,指标不治本。重点正如李书福所提倡的,应让地方政府在汽车消费税、燃油税等方面,获得更多财税支配能力。

目前的拥堵不仅仅局限于北京、上海大城市,徐州、金华等中小城市的拥堵,也是愈演愈烈。甚至部分农村在逢年过节也是堵得一塌糊涂。如不增加地方在交通建设方面的财税支配能力,各类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限制措施,或将很快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蔓延至全国。

总之,治堵是一场战役,一场持久战,需要更多辎重,对地方政府的财税支配能力等提出了更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