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支撑平台”将面临一次新的革命
“Operation Support Platform” is faced with a new revolution
——谈谈智能管道和智能运营支撑平台
——Intelligent Pipe and Intelligent Operation Support Platform
宋俊德(Junde Song),马琳(Malin)
北京邮电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
亿阳信通研究院(BOCO Inter-Telecom Research Institute )
摘要:本文从科学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变化、客户需求导向等方面分析了通信信息业的飞跃,接下来从分析Apple的运营模式入手,指出电信运营商的智能化是其必经之路,并提出了智能管道的结构设想和实现机理,最后结合三网融合和智能管道提出新一代“智能运营支撑平台”的初步架构。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ap in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 from several aspect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customer demand-oriented guide and so on. Then,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operating mode of Apple, it points out that the intellectualization of telecom operators will be the only way.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e envisagement and implement mechanism of intelligent pipe are proposed. Finally, the initial structure of new generation of “intelligent operation support platform” comes into being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riple play and intelligent pipe.
关键词:智能管道,智能运营支撑平台,智能运营商
Keywords: Intelligent pipe , Intelligent operation support platform, Intelligent telecom operators
一. 技术的进步、商业模式的变化、以客户为主的宗旨,将催生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智能运营支撑平台
从贝尔发明电话以来,通信一直以语音通信为主。相当长的时间内,通信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交换机更新换代,而与此相关的运营支撑和网络管理也随之不断进步。在不断改进中努力做到满足越来越复杂的多方位的需求。近十年来,通信信息业发生质的飞跃,由单一语音服务到语音数据、视频等全面服务,技术进步、商业模式的变化、以人为主的宗旨,表现在下列诸多方面[1]:
(1) 通信服务内容的变化:从语音到数据(速率的每年倍增)视频(当然包括了广电方面各种业务与服务)的全方位服务。
(2) 网络的变化:由单一电话网到泛在网,网络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固网、移动网、互联网、广电网,先后走向面对十几亿、几十亿用户的需求。而由于物联网的发展,接入的终端不再仅仅是人(手机、话机),而且包括具有感知功能的通信功能的“物”,因此诞生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网络。泛在网是一个集当代各种通信和信息网、广电网等网络之大成。它向管理和运营支撑系统提出了一个多方位的需求。要完成一个泛在网所需要的“运营支撑系统(平台)”,现在国内外正围绕这一新的课题开展各种研究乃至正在准备推出标准化建议等方面的工作。
(3) 终端的数量二十年后由70多亿到500亿甚至700亿:从固话话机到今天的智能终端,功能由单一语音服务扩展到数据、视频等诸多方面。而互联网终端则由笔记本扩展到移动互联网的各种终端(手机、IPAD、WIFI手机等)。其它各种应用终端层出不穷:蜂窝的、无线的(WIRELESS)、固网的,还有连网的照相机、摄像机、各种传感器(温度、湿度、压力等)、GPS终端、有源无源数据卡(电子商务中使用等)。估计目前手机和固定电话终端总数在70亿左右,而与物联网相关的各种终端(如传感网的各种终端)至少上百亿。这就是有人预测的:到2020年会有500亿甚至到700亿终端接到泛在网上。
(4) 由原来以“运营商为主”转到“以客户为主”: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它意味着对服务质量的管理由某些电器参数的考核检验,转变成以人的主观感受为考核的质量标准。
(5) 产业链和商业模式变革:过去运营商是整个通信信息产业链的组织者、主要获利者。现在以苹果公司为代表创建的新型商业模式让终端运营商、内容提供商都从整个产业链的利润蛋糕中分得不小的一部分。而原来运营商被挤到管道商,在很多环节上打破了原来的产业链。
如前所述,苹果公司以IPHONE、IPAD等为代表的新产品运营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把现在电信运营商挤到了通信“管道运营商”的角落,作为终端的销售商(用终端运营商更贴切一些),它们和内容提供商直接合作并获取利润分成。而电信运营商只能获得低廉的通信费用。这种局面让电信运营商必须寻求解决方案,以利于求得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也求得自身的持续发展。
多年来电信运营商为了提高运营收入,推出了不少增值服务。因为,电信运营商收入=ARPU值×用户数,可见电信运营商只有从两条路径提高营业收入:一方面增加接入网的用户数(含终端数),包括接入物联网的形形色色的终端;一方面也要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有特色的高价值的服务。
这两项任务完成,首先要提高网络优化水平,增大服务覆盖面积(对无线系统则是指宽带的无线覆盖区,而固网则是光纤的铺设和最后一公里延伸),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服务的安全可靠通信,以迎接终端数量上百亿的增长和数据猛增的需求。
对于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来自互联网和互联网公司,据美国统计,2010年全年全国通信中数据量部分上升50倍[3],可见,如何处理好互联网和电信网之间的各种竞争和融合的问题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
全球发展的形势要求信息通信运营商必须以完全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排除万难寻求一条继续发展的新道路。
三. “智能管道”
形势逼人:大家都知道,随着IP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通信运营商提供的数据量和获得的收入倒挂。这是由于在资费一定的情况下,流量使用较少的用户在事实上补贴流量高的用户,而在没有对业务进行优先级分级情况下,用户们“吃大锅饭”的情况让一些要求高、价值高的业务被一些普通视频流、P2P、下载等冲击。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服务质量,当前运营商已无法忍受巨大的数据量换来小的可怜的付费额的状况。因此人们必须寻求一种有智慧的合理公正的传输手段——智能管道。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智能管道”和“智能运营商”的讨论越来越多,但是究竟什么是“智能管道”?什么是“智能运营商”?尚无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但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即运营商在IP和互联网的冲击下,绝对不能作为一个只用于传输的“傻管道”,也不可能允许“低付费高数据流量”的不合理状况持续下去。那么到底管道如何拥有智慧呢?又如何来实现呢?
智能管道:智能管道是相对“傻管道”而言,后者“傻”是指不对信息进行分辨就,而前者智能是指运营商通过一定方法,智能地对不同信息按照已有网络资源实现分别调度,从而建设端到端的智能传输(含终端到服务器),由于低、中、高端业务的不同(速率高低、内容重要程度、质量要求高低),运营商设计出了确保质量的传输条件,其中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当然付费也要按质、按量、按级别来付费。目前大家比较赞同由爱立信提出的智能管道(但并非国际统一的),可以分成以下四层次(或四个级别):
第一层:能够按应用的优先级设置;
第二层:根据采用不同的通信服务作优先级传输设置;
第三层次:按服务的种类设置;
第四层次:采用优化的网络,严格按质量作优先级设置,这里服务质量不仅仅是KPI、QOS,还应包括QOE,甚至保证安全等方面。
图1是参考了爱立信(中国)通信公司给出的智能管道内涵的示意图,从外向内分别代表着前述的四个不同层次[4]:
图1 智能管道的四个层次
由于智能管道的理念逐步实现,用户按需求获得了良好的服务,而运营商则从服务差异化中获得应该的收益,全面的说,运营商通过智能管道,和后面将讨论的下一代智能运营支撑平台,可以根据流量、业务体验(QOE)、使用时间、地点和业务类型、安全保密级别为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传输服务方案。
当然智能管道是由网络的状况、通信的手段、接入网及接入终端融为一体的。而对用户和各种应用(包括物联网、传感网中各种性能差别很大的终端)按需分配,按质与量即用完即付费。当然为了提高和挖掘通信传输资源,智能管道和下一代智能运营支撑平台还会对不同时段、不同环境下资费作优化调整,以均衡传输通道负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通信资源。
实现智能管道:
现在国内外不少信息通信服务商、软件硬件提供商均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下面介绍的是爱立信给出的框图。如图2所示[4]:
图2 智能管道结构图
其中SAPC(Service Aware Policy Control)称作服务感知策略控制模块,它包含了前述四个层次中优先策略和控制。而图中SASN(Service Aware Supporting Node)称作服务感知支撑节点用以支撑其它业务的节点。由于这两个模块的引入,才会实现前述的“智能”。
何为运营支撑平台(系统),至今并无统一的定义架构和标准,我国的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功能、结构也各不相同,不过根据近几年来的研究和开发,大家认为传统的运营支撑系统应包括:计费系统、BSS系统、OSS系统、支撑系统、CRM系统、ERP系统、MIS系统、客户服务系统。新引入的还包括:收入保障系统(RA)和商业智能(BI)决策支撑系统(DSS)。上述这些系统经不同组合,不同运营商会称它们为IBSS系统、BOSS系统、经分系统、综合营帐系统等[2]。而研发这些系统的可能是大、中、小不同的软件公司,并根据需求完成不同子系统,而由咨询公司、系统集成公司和软件开发集成商,面对运营商安装调试和使用。
当前我国几大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广电的BOSS系统规模最小,原因是三大运营商是在两年前演进成全业务运营商,而广电正在三网融合中摸索前进。因此它们的运营支撑系统都是在原来基础上根据需要,由不断改进和扩展而来的,因为它们的业务模式、服务对象、业务总量、地域发展、管理文化、工作规程均不相同,甚至有些存在着巨大不同,可见我们在考虑开发、研制新一代智能运营支撑时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根据他们各自的发展战略、重点业务和与产业链上其它环节的融合、竞争等复杂的关系中给出一个优化的方案来。传统的运维思路和方式已经无法匹配信息通信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业务保障、成本压力、运维效率、维护技能四方面的需求对运维业务质的变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现实的需求提出一个新的智能的运营支撑平台。
新的综合的全网的新一代的运营支撑系统可由两种路径完成:
1) 完全建设一个新的平台和系统,优点是从头规划、各支撑系统之间协调好、功能设计完善,缺点是费时费工费钱,特别是在目前缺乏标准和经验的情况下,难度较大。
2) 选择当前已有的、较为完善的系统需要作改造、升级,也可能需要兼并若干已有的子系统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优点是完成周期短,缺点是在兼并其它子系统时必然有不少冗余重复和孤岛问题。两种方法均不可能一劳永逸,尽善尽美。
鉴于目前尚无成熟系统可以推荐,作者把近几年来参与研发的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系统的思想架构[5]作了部分修改、补充、删除,希望能表达作者对下一代智能运营支撑平台的一个表述,再次说明,仅仅是一种想法和建议,它离一个真正的可实用的完善的下一代智能运营支撑系统相距还很远很远(见图3)。
图3 智能运营支撑平台
由图可知,智能管道必须由一个智能的运营支撑平台做全面的支持,因为信息传业务事宜负责的连接工程,智能的运营支撑平台,不仅要具有原来运营支撑的各项功能,还要能够智慧的解决新的各项任务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燕川,孔令萍. 运营支撑系统标准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兴通讯技术 2005
[2] 晓亚,马慧麟. 电信运营支撑系统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3.11.1
[3] 2009-2010年中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 研究部 2010.4
[4] 智能管道引领移动宽带和融合IP网络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10-10-13/696392.shtml
[5]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集成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