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迎来留学展
-带上需求逛展会
本周末,第16届春季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即将亮相国贸展厅,从而拉开了新一年留学大戏的序幕。
“去哪个国家首先要有一个考虑,之后要对这个国家做一个了解,上网看、通过其它资料看、通过同学了解都可以,总归要了解它对我有什么吸引力,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接触这个学校,然后再来教育展上看它的展台,才是最要紧的。”日前,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白章德表示,家长和学生逛教育展要有的放矢。
教育展有点“乱”
身边是川流不息的人群,面对成百上千所院校的展台,各留学中介机构雇佣的年轻人近乎疯狂地散发各种宣传材料。很多家长和学生半天逛下来,宣传材料收了好几公斤,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关国家、院校、专业的有用信息。往年逛过教育展的家长和学生可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甚至有人感慨,“教育展简直快成了菜市场”。
作为一个公益性的、以信息交流为主的展会,怎么会最后变成纷繁复杂而杂乱无章呢?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留学咨询专家张旭老师认为,这和展会的主办思路有很大关系。教育展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帮助外国学校向中国学生介绍和全面展示自己的教育资源和优势,二来是最大限度地方便同学和家长在最直接可靠的平台上了解到国外学校的关键信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主办发就必须了解国外学校以及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对资源先进行梳理和整合,然后以负责任和专业的态度为参展者进行展示和互动。“张老师认为如今的教育展之所以显得比较混乱,就是所有的参展方以及消费者的需求没有被系统化地整理和高效地展示。”
各方诉求需理顺
在日前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针对春季国际教育展所做的恳谈会上,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车伟民认为,目前教育展的吸引力的确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界对教育展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将会受到重视,并在未来的教育展中得到改进和完善。
张旭老师对此提了一些建议,对于参展学校,应当提出明确和不同的要求,按照学校能够满足条件的程度决定展位、排位和时间。在去教育展前,张老师建议家长和学生不妨先到书店买一些关于学校和专业介绍以及留学信息类的图书,现在这样的书籍很多。也可以到网上大致看一关心的学校和专业的排名情况,打印出一个简表,到展会上看到这些学校,可以选择性地索取材料,排名高的学校拿一些,中间的学校拿一些,感兴趣的学校拿一些。此外,学生要大胆出击,多和校方代表聊聊自己关心的问题,拿到第一手的信息。
据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介绍,协会计划组织北京的一些留学中介机构,联合海外院校,开展“网上教育展”。“网上教育展的优势是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方便快捷,而且举办频率也比较高。”他认为,这将是未来教育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现有教育展模式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北京参考记者 杨国营)
参考消息教育板块的2011.03.01采访记录
采 访 实 录
第十六届国际教育(春季)巡回展即将于下周末举行。作为一年一度的留学盛世,国际教育展被誉为留学界的“风向标”“晴雨表”,但是近几年教育展逐渐显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遭到家长学生和教育界人士的批评。
请问:
i.教育展被一些教育界人士批评成了“菜市场”,秩序混乱,对此,您有何建议,使教育展呈现出更好的面貌?
张旭老师:菜市场这个提法很有可能是我们几位老师先说的(笑),因为总体感觉确实如此。作为一个公益性的信息为主的展会,怎么会最后变成纷繁复杂而杂乱无章呢?这和展会的主办思路有很大关系。回国后,在北京我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大家做事情为什么不事先多想想?这并不是出于“愤青”和“假洋鬼子”的观点,确实是有感而发。例如,大家看看北京的地铁站,自动售票处总有工作人员在忙得满头大汗帮乘客换硬币,每个售票机前恨不得站上一个,这叫人工还是自动?既然知道大家没有或不太用硬币,为什么要设置这些功能?看看我们的立交桥和环路进出口,简直都是拍脑瓜想出的,根本没有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实用价值。
这样说是否太尖锐?对不起,大家的真实感觉确实如此。在教育展这个问题上也是这样,秩序混乱并不是一个担忧,我们担忧的是教育展的目的和功能没有实现。那么说教育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个,然后再看如何加入功能模块来最大限度第帮助学校,学生,家长。教育机构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觉得,教育展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帮助外国学校想中国学生介绍和全面展示自己的教育资源和优势,二来是最大限度地方便同学和家长在最直接可靠的平台上了解到国外学校的关键信息。
那么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主办发就必须了解国外学校,了解学生的需求,对资源先进行梳理和整合,然后以负责任和专业的态度为参展者进行展示和互动。现在的混乱,究其原因,就是所有的参展方,主办方,甚至消费者都在盲目的闲逛,他们的需求没有被系统化地整理和高效的展示。毫不客气地说,主办发有责任,因为教育展不是车展,不是邀请来100个学校,放上100个座位,开100个展台,组织一些歌舞表演,然后大家就爱干什么干什么,随便玩玩。这不就是菜市场的思路吗?
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出国留学也一样。我想问,您今天严肃了吗?我看没有,不然,怎么会把教育展弄成这样?我的建议主要有五条。今天借助参考消息的平台,供大家参考:
1. 将展会的时间明确化。在展会开始前就应该实现明确安排:对于初步明确或比较明确自己的留学需求,专业和国家的同学和家庭,安排在第二天;对于不明确需求的学生和获取信息为主再考虑的学生和家庭,安排在第一天;对于希望和学校有互动和沟通,获取考试,申请,签证和交换信息的所有同学和家庭,可以分在第三天或特定时间段。这个安排好后,主办方应明确公示,让大家注意时间和决定参与区间。
2. 对于参展学校,提出明确和不同的要求,按照学校能够满足条件的程度决定展位,排位和时间。主办发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来参加教育展,不是拿个名片和印刷品,再和一个学校雇佣的兼职助理聊几句就走,我们是来和学校见面商谈学习计划,经济负担和学科前途的。我还是那句话,态度是第一位的。对招收高中生,大学本科新生入学为主的学校分成三个档次的要求:(1)。校方亲自派出任职教授,学生代表,招生官员,级别和信息咨询程度较高的,展会将给予全面配合,安排黄金时间和地段,让校方进行校长讲话,教授公开课,学生代表和同学互动,现场模拟测试,申请数据(班级大小,学生背景和就业情况)的详细解读。 (2)校方派出代表级别较高,如招生官员,现场解读招生政策,申请数据和提供 切实帮助的,安排比较好的时间和区位进行配合。(3)校方仅能提供展位展示和挂牌,仅能发放材料和简单咨询的,做适应的时间和区位安排。 这些要求都可以进一步细化,然后做更详尽的要求,学校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整计划和参展的规模。
3. 对于招手研究生为主的学校,各个学校的专业优势不一样,附带宣传自己正在发展和优势不太大的专业。主办方应该按照专业大类来划分区位:社科类,理工类,文学语言类,商科类等等。外国学校必须明确,如果是面对大学生的招生展示,就必须是专业为导向的,不能一哄而上,随便做两个讲座就完成了。这个情况必须改变,现在的展会区位仅仅以国家做大类划分,显得有些敷衍了事。
4. 将中介和教育机构以及大使馆文化处等服务机构的展示和学校在时间上分开。教育展应该以学校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为主,不应该办成中介排队展览,因为各个中介每年都有自己的教育展,没必要将资源重复浪费。
5. 严格进行参展学校满意度和需求调查,切实为学校做好服务工作。尽全力以第三方媒体或独立机构的角度,对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和需求做调查,数据公开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ii.有的家长学生抱怨去了之后,眼花缭乱之余,只是收了一大堆资料,没有得真正有用的信息?家长和学生逛展时,应该怎么做?
张老师: 这个基本就是所有人的感受了,问题我前面已经说了,解决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这里提出一个建议: 大家在去教育展前,不妨到书店买一些关于学校和专业介绍,以及留学信息类的图书,现在这样的书籍很多,是在不方便,那就到网上大概看一你关心的活你这个专业的学校排名情况,打印出来,到展会上看到这些学校,可以选择性地索取材料,例如,排名高的哈佛,剑桥(如果它们来的话)拿一些,中间的学校拿一些,感兴趣的学校拿一些,多和校方代表约时间聊聊。这样也许会显得有些好处。
iii.一些中介机构逐渐将教育展视为鸡肋,在展会上既招不到学生,展位费倒是不少。您认为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手段让中介机构更好地发挥作用?
张老师:参看我说的建议第四点,中介机构自己也可以搞出不同样式的活动,只要时间错开就可以。
iv.近两年,参展的国外院校中,名校的身影日渐难以寻觅。因为很多校方认为通过教育展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生。您认为校方应该怎么做,以取得更好的参展效果?
张老师: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首先,我们要明确,教育展面对的消费者是学生、家长,还有学校。所以,教育展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是服务于学校的,不要把学校当成简单的缴纳参展费的客户。名校或非名校,都有一个共同的诉求,就是尽可能多,尽可能畅通地见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学生。这一点,就必须有主办方按照我所提议的那样,配合学校多个角度和多个渠道地来展示自己。 国外的学校也要自己了解学生的最切实需求,而这个数据,就必须是主办方来负责提供,如澳洲的学校,同学们关心的是几个问题;1. 中国学生是否太多;2. 移民政策和读完书后的衔接;3.专业设置是否适合;4. 澳元升值后学费是否负担得起。这几个问题,学校就应该主动地在了解信息后积极应对,做一些活动展示来提高自己的关注度。所有的这些,我觉得都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不断调节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展,要办得好,也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尊重学生,尊重学校,事情不谋划好不上,安排不合理不采纳。
v.您认为展会主办方应该怎么做一些调整,提高展会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张老师:这个在上面的建议里面就提到了。
《参考消息·北京参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