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期货及其他(之三)
文/陈思进
买长的风险是有限的,股票价位大不了跌到底。而融券卖短的话,股票上涨的价位理论上说是无限的,那卖短所亏的钱不也是无限的么?因此,做空的风险为无限大!
前文提到,华尔街发明了各种金融产品,全都是以财经高杠杆为基础。比如最典型的Margin账户(保证金账户,发音同“麻筋”)。
记得初进华尔街的头几个月,懂得了期权期货的皮毛之后,便如“学艺三天,上山打虎”般飘飘然。逢人便吹“以小博大”、“杠杆作用”、“只赚不赔”。有一次遇见太太的朋友莉莉,又口无遮拦吹嘘开了,还加了一大堆英文专业术语。见莉莉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特爽。没想到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过了三个月再见莉莉时,她狠狠地瞪眼发牢骚说,上足你的老当,都是因为你,害我老公亏了十几万美元!
“什么!亏了十几万!不会吧?”莉莉的老公虽然富有,但十几万美元毕竟不是“小钱”!便赶紧追问莉莉,“你老公是怎么亏的?”
莉莉说:“我也不清楚。我就告诉他,有一种方式炒股票,不用花大钱。如果做好了,是能赚大钱的。老公问我什么方式,我就学着你说的,什么‘Options’啦、‘Call’啦(都是期权期货的术语),什么什么的。”
我说:“是啊,没错呀。”
“我老公马上给他的股票经纪人打电话,用两万美元,开了一个‘麻筋’账户。但是过了没几天,经纪人就说账户里钱不够,必须立刻马上补钱进去,否则就要‘Call’了。我想那大概就是你说的‘Call’吧。”
“谁晓得,后来每隔一、两个星期,我老公的经纪人就要他补钱进去,否则前面投进去的钱就全没了。这样,每次经纪人来电话,我老公岂止‘麻筋’,简直要‘抽筋’了。直到前天,我老公实在不想再撑下去,就只好‘Call’,结果一算亏了十几万美元!”她是越说越气,我是越听越糊涂。
后来弄清楚了,原来她老公开的Margin(保证金账户)账户。
其实,开设Margin账户(保证金账户)用来炒股,在购买股票时,只需支付股票总值的25%到30%就行了。如果投入一万元在“麻筋”账户的话,可以购买总值四万的股票。也就是说,“麻筋”账户有四倍的杠杆作用。当然,那75%的钱是向证券商借来的,利率一般比银行高一些,比信用卡低一点;而且账户里还必须维持你所拥有股票市值的25%到30%。一旦低于这个数,你的经纪人就不客气了,要来“‘麻筋’Call”,就是要你赶紧“输血”进去。
既然运用了杠杆作用,利弊一定是双向的。你想以一赚四,就会以一亏四。因为针无两头利,甘蔗没有两头甜(You can't get both ends at the same time)。一般经纪人做“麻筋”,都爱买卖上下起伏特别快的小股票。只要稍加留意便可发现,好些小市值股票在三个月之内可以跌去50%,甚至超过75%。如此这般亏个十几万,那是稀松平常的。
写到这儿,不禁想起在银行家信托的老同事小刘,就曾因为做“麻筋”,再加上卖短做空,而倾家荡产。
十七年前,学金融出身的小刘雄心勃勃,期望尽快赚到第一桶金——至少100万美元,然后回国创业。来到银行家信托之前,他炒股就赚了不少钱。那时华尔街刚从几年前的熊市恢复过来,新一轮的高科技股正火热。我也时常小玩几把,几乎只赚不赔。小赌怡情嘛。而小刘专攻金融,以他的手笔只需“倒腾”几下,估计达到目的指日可待。
可是不久,便渐渐地发现小刘时常心神不定,午休吃饭,眼睛不停地扫向餐馆的电视(华尔街周围的餐馆全都装有电视,live播放财经消息),话也越来越少。那个阶段,股市几乎天天往上升,华尔街人都喜气洋洋,小刘为何愁眉不展呢?我突然意识到,小刘一定在“卖短做空”。
一般的投资者多半希望低买高卖,看好哪家公司,买进它的股票或债券(华尔街上叫“Buy Long”),然后希望它不停地上涨,等卖出时(“Sell Long”),卖价减去买价就是所得利润,再简单不过。
但假如我们对某家公司不看好,觉得它的股价或债券太高了,过些日子应该会跌,我们就可以卖短,也就是融券操作。
也就是向你的股票经纪人借来那家公司的股票或债券先卖掉(“Sell Short”),然后等那支股票跌了之后,再买回来(“Cover Short”)还给经纪人,股票价位的差价就是所赚利润。这就叫做空。
事实上,买长的风险是有限的,股票价位大不了跌到底。比如用10万买卖股票,哪怕全部输光,也就是10万;而卖短的话,你们想吧,股票上涨的价位理论上说是无限的,那卖短所亏的钱不也是无限的么?因此,做空的风险为无限大!
我不禁替小刘担心起来。(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