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后限购令唱主旋律,保障房吹结集号


民生或许真的从宣传热点变成行政重点,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坦言今年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将用作改善民生,诚如是言,那么政府所谓的功能转变,有望自此开始。

 

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已相当尖锐,而近期中非政局的动荡,给执政党提了一个活生生的忠告。尽管限购令不是解决国内住房问题的最好的经济政策,甚至称不上“好”的经济政策,也不能打压房价,然而却能在短期内安抚百姓,暂时缓解矛盾,起码可以理解为“不坏”的政治政策。中央政府在各地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财力积累的情况下,突然史无前例地大推保障房,提出的目标着实让各地政府的财政能力捉襟见肘。开弓没有回头箭,经过两会的放大,两会后的房地产趋势,必然是限购令唱主旋律,保障房吹结集号。

 

有学者提出应改“限购令”为“禁售令”,学习新加坡的经验,不管“限购令”也好,“禁售令”也好,这种行政命令式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大行其道,不仅在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实行,即使在房价上涨缓慢的城市也将实行,否则在政治上就不“先进”了,官员们顶上的“乌纱”将前途黯淡。若以此来观察,从化、增城两市的限购令,将在三月份内推出。

 

保障房将成为房地产视野的新焦点,大建保障房将成为一项政治运动。温总理提示房地产商要“流着道德的血液”,是有其深意的。道德是高于法律的意识,法律是低于道德的准则,总理以道德示人,暗示地产商以前赚得盆满钵满,现在日子恐怕要稍微不好过一点,甚至吃点亏。所谓形势比人强,房地产开发商要认清这个形势,顺势而为,方能继续生存和发展。

 

保障房所需的土地和资金如何解决,在两会在一片赞扬声中落幕之后,对地方政府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