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改革(11-4):开发南沙提升广州城市地位
彭澎
全国两会期间,汪洋对温家宝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粤港澳合作七大项目有了进一步发挥,强调要打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张牌,为粤转型升级创造重要平台。其中,提出开发南沙,打造一个新广州。一时引起各界广泛热论。尤其是广东省人大主任欧广源说他18年前就提出在南沙再造一个广州。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也及时响应提出南沙新区的新定位,广州市规划局长王东则表示南沙规划面临大调整。
我觉得与前期较多讨论的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不同,这一次似乎讨论的重点在南沙。而且,有几个新意值得关注。
第一,南沙产业结构重新调整。早在90年代南沙就确定为发展临海(临港)产业,但南沙石化、钢铁项目的迁走,使支撑这一产业重心的重大项目被掏空了,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内在的需要。我亲自经历过几番周边城市对南沙发展重化工业的抨击,产业转型升级,走向轻型化、高级化势在必行。从新定位来看,要打造服务内地、连接香港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按规划局长的说法,“临港重型装备制造业”仍将保留,但“配套服务”一说似乎又在降低重型化的份量。
第二,南沙城市定位重新调整。南沙虽然是广州从“沿江城市”走向真正的“沿海城市”的重要敞口,但在广州市“一主六副”组团布局中仍只是“一副”而已。如果要“在南沙再造一个新广州”,南沙将成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式的新区,因此,可能形成与天河、越秀“旧中心”相对应的“新中心”。但相比较而言,南沙仍远离中心城区,这个“新广州”完全有不同于浦东之于上海、滨海之于天津的意义。
第三,南沙提升粤港澳合作层次。再谈南沙新区已经有不同以往的意义,这就是将之放在粤港澳合作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一是原先广州打包将南沙、萝岗等申报新区不果,如果这次明确将南沙确定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一类的“新区”,则层次大大提升;二是汪洋等提到要将大珠三角发展为世界级城市群,与欧美日城市群竞争,这显然是国家级战略,与中国经济总量新列世界第二、人民币国际化以东盟国家为先行区、港澳与内地更加一体化等因素有关。这也许就是南沙新发展没有在广东省、市“两会”提出,而在全国“两会”提出的重要含义。
进而,南沙的城市基础设施将全面提升,交通布局将全面改善。其次,粤港合作在南沙产业选择上可能要考虑联合发展科技创新中心的具体方向,如服务外包可以将香港的英语人才和国际渠道与内地的软件工程师结合起来,打造可与印度竞争的软件产业。再次,南沙与北部的中新知识城要在分工上协调。一个是与新加坡合作,一个是与香港合作,各自产业重心如何做到不重复、充分发挥各自长处,仍是需要进一步观察的。
总之,南沙新一轮开发将全面提升广州城市地位,将影响大珠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进程,也将为广州的国家中心城市性质明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