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易》的特殊珍藏方式
2004年12月,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到贵州省荔波县采访过程中,水族老人谢朝海拿出了珍藏的全套《连山易》,而在河南师偃县二里头村出土的24个夏陶文字中,他家的书里就出现有22个。不久,谢朝海老人把这部家传奇书《连山易》献给了国家,被收藏于贵州省民族文化宫民族图书馆。
据谢朝海介绍,《连山易》在其家族中世代留传,至于距今究竟有多少年,已经不可考,因为无论传到哪一代人手中,要是书破烂了,传人就要对其进行重新抄写,然后将上一套书烧掉祭祖。这种藏书方法是西南一带各族人民收藏保留古代经典的共同方式。也正因为如此,描写炎帝历史的《黑暗传》才无法被碳14鉴定为古籍,无法取得有效结论,只能得出这种方式保存下来的古籍是近代甚至是伪书的结论。谢朝海捐献的《连山易》,是他在60多年前抄写的。
《世本》、《书传》等书记载《连山易》为神农炎帝首创。湖南省会同县连山有八座古庙和一座古庵,构成易学中的“九宫八卦”,它们是火神庙、地神庙、雷神庙、风神庙、镇江庙、山神庙、天星庙、莲花塘庙和古经庵(又称易经庵)。从找到残砖断瓦或石碑文得知“八庙一庵”都是在宋代至清代重修的,而据民间口碑资料,诸葛亮“征南蛮”时古经庵已经存在。谢朝海捐献的水书《连山易》中有一张用图画表达的原始八卦图,和连山八庙一庵构成的“九宫八卦”图的方位、物象惊人一致。如水书《连山易》图的西北方画着一朵荷花,表示“水”;连山境内西北方正好有一片上面万年历史的天然水泽,名之“莲花塘”,塘边有一古庙即“莲花庙”,代表“九宫八卦”中的“兑”卦,“兑”即“泽”(表示不流动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