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圣经: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亮了,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心灯若灭,真正的黑暗必然降临!
贞观长歌看到后十集,出现了凌烟阁,大唐功勋卓著的十大人物分别列在里面,以供太宗想念他们时,看画思人,其实也是让“唐王朝”后面继位的的CEO纪念他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人才的努力;
参拜一个凌烟阁,到底有多大效用呢,非亲自站在那样的场合方可体会!
“大清王朝”CEO爱新觉罗玄烨,在康熙帝国中反复出现祭拜列祖列宗的镜头,当高堂上悬挂着历代“CEO”的画像时,青烟袅袅升起,你才觉得自己的责任是多么重大,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是如何的有意义;
——祭拜列祖列宗确实可以增加你的荣耀和使命感,祖先都做的这么好,自己怎么可以丢人呢,它会激发新的继位者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斗志。
许多生意人家中都祭拜“关公”,他是忠义的化身,据说香港的黑社会大都祭拜关公,在关二爷面前,不能做对不起兄弟的事,不敢说假话……,同样,在佛祖面前,估计谁也不敢说假话,只要寺庙放一尊佛像,那双眼睛让你不由自主的拜倒,佛祖面前一切众生……
再说一个现代企业的例子:可口可乐的文化塑造简直达到了一个巅峰,近乎宗教,1899年只有15名业务人员,乘着火车到处推销可口可乐。虽然可口可乐当时很渺小,但他们自认为是可口可乐人——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在上路前,公司所有者艾萨·坎德勒总要对他们充分灌输“可口可乐信念”,让他们在生产部短暂地工作一段时间,强调配料的纯正、秘方的圣洁以及产品的非凡特性。艾萨·坎德勒使可口可乐人深信:“他们正在推销世上最伟大的公司的最好的产品。”这些皈依可口可乐的人被深深的“信仰之光”激励着,努力克服每一个障碍……
这些举动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文化层次,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左右着一切,这种无形的力量就是信仰!曾经去过一个中药家族参观,他们把几位祖先供奉在办公室一角,领导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去那烧一炷香祭拜,这个企业现在发展很迅速……
松下企业的信仰是“敬天爱人”,深深地影响着所有的松下人,我们都在打造企业文化,许多已经颇有气候,但是更多的企业其文化仍然是老板文化(也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发展必经之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老板文化”成为圆心,“企业与员工共同价值观”成为外圆,逐渐的文化积淀锤炼形成“企业精神”,这种精神并不随着某个领导人的消失而殆尽,相反不断更新完善,这种“精神”就是企业信仰!
信仰会成为无形的鞭策,激励每位员工在各自岗位中尽职尽责,让员工发自内心的创造,加强企业凝聚力,强化企业社会影响力。
我们都在喊打造“百年企业”,有这样的“自大狂”是好事,毕竟在想,肯定有战略去实施,许多企业一开始基础就很好,决定了活的时间较长,有的企业一开始就错了,所以活的很短,五年后企业的发展,都是今天所做的铺垫决定的!但是短期内是看不出来的,这样的布局非得三年五年后才能体现出差别!
闯王李自成失败了,黄巢企业失败了,主席称他们为“流寇”,是有道理的!在《走向共和》里有个情节,孙文在广东起义的消息传到广东巡抚和上书房,都没有人在意,因为每天造反起义的人太多,清廷没时间搭理也属正常,但是这个消息北荣禄和李鸿章知晓后,两个人的反应竟然如出一辙,原话这样说的:“你们见过这样的头匪吗,有如此明确的起义纲领,有组织,有标识(后来的青天白日旗),大清迟早要坏在他们手里……”
听见没,没有自己明确的政治纲领,没有完备的企业文化,没有经得起考验的企业信仰,百年很难奢望,政党如此,企业莫不如此,信仰之作用可见一斑。
当然,不同阶段的企业,有不同的重点,也许在生存阶段,什么都没有“生存”重要,谁要咱没有底子呢,只有活着,才有其它的可能;
长跑的开始,看不出谁会得第一,短跑的起步,决定了最后的结果;文化一旦上升到信仰的层次,百年企业的打造就成功了一半。现在有意识提炼塑造企业文化,三年左右始能能发挥真正的作用;而企业信仰的无形感召,非得十年二十年后方可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