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一朋友在msn跟我说自己最近做了点新的研究,必须吐槽一下。
我说吐。
他研究1815年4月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灰遮挡了太阳,阳光无法抵挡地球,全球气温
下降,和清代道光萧条的关系。
在欧美1816年被称为没有夏天的一年。当然,除了火山爆发,还有其他因素,太阳黑子,洋流,
太阳常数等等。
中国也是降温,多雨,水灾,饥荒。推测孟加拉因为多雨,导致某种病毒变异,产生了和鼠疫相
提并论的传染病霍乱,并在1820年传遍全球,包括中国。
1815-1817,云南夏季低温多雨,水稻欠收,造成有记载以来最大的饥荒,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低温多雨。同样水灾。最关键的是1810-1870年间,是中国的一个小冰期。这段时间年均温度比
较低,坦博拉火上爆发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太平天国爆发在广西,最后主要基地却在长江三角
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三角流民的存在。流民就是因为自然灾害增多,无法生存,所以被逼梁
山。
另外,他还分析了云南,长三角,胶东半岛和黄渤海鲱鱼的丰欠。其中,胶东半岛的研究很有意
思,介绍了这1860-1870十年间小米播种的急遽减少。因为小米是干旱喜温作物,不适应低温潮
湿。还分析了新大陆作为红薯,玉米,花生的播种模式的变迁。
总之,气候和环境对于理解清代的萧条的意义。清代萧条是世界性的问题,因为同时存在的是西
欧的崛起。如果比较两者,是否需要考虑气候的因素?同时乾隆末年的清朝衰落正好和小冰期的
到来吻合,道光的危机正好的气候变冷吻合,而同治中兴和小冰期结束吻合,这些都是偶然的
么?另外,过去的史学强调鸦片战争,外国的侵略是清朝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可以发现,
衰落在前,战争在后。那么,衰落主要就是国内的原因。讨论国内的原因,过去强调阶级压
迫,过度扩张,人口爆发,制度腐败等等。现在看,关键还有气候和环境。气候不利,会加剧人
口过剩的压力。比如没事儿的时候,只能躺在床上造小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