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
你好!偶然在网上看到你的博客,所以想咨询一下关于孩子的教育的问题。
我的女儿已经十岁了,处在一个变化的年龄,小时候我觉得她很乖,也听话,但是从上学以后就开始出现一些小毛病。也可能是我对她要求严格的缘故,我一般不愿意给她买那些小零食,我总觉得没营养也不卫生,而且我们的收入那时也不是很高,所以在她小时候很少买,而且她也不要,偶尔给她买了她会特别高兴,她有一个存钱罐,我总是把一些零钱放进去攒着,也有一百多了,但是从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她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拿里面的钱,等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没多少了,刚开始她还不承认,我打了她,很严厉的,后来她向我保证不拿钱了,我也说给她一些零花钱的。过了一段她表现的还好。
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阿姨,我经常带她去她家玩,就是前年夏天的事,后来那家的叔叔说孩子拿了她家的钱,前前后后估计有将近一百块钱,有一次她直接从阿姨的钱包里拿了五十,我很生气,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而且那个阿姨对她那么好,后来我也很少再带她去了。
她每次都保证的很好,但是拿钱的毛病一直没有改,其实她要的时候我都给她了,但是她还是拿,是不是她觉得我给的少,而且她的一些我觉得无理的要求我也不会满足她,她还买了很多的小画片,小卡片,都是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
现在她还会说谎,遇到事情总是先不承认,在看着没办法的时候才承认,其实她说的那些瞎话,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很简单的,很容易被看穿的,她却总觉得我们都会相信。
她现在也越来越不听话,也不想好好学习,总是很浮躁,成绩也不如以前,她们的学校只是一个一般的学校,班上很多学生都不好好学,她总觉得自己比她们学习好多了,对谁也都不服气,我总想让她能够自觉点,我抓的紧了她就多学点,我一放松她就也放松了。
她在学校也是一个让老师头痛的孩子,她上课说话,不认真听讲,她总是给我说的很好,但事实上她很调皮,我也不知道有多严重,反正在学校她是出名的,别的老师都知道她,因为她的不听话,也可能她并没有想着要和老师对着干,但老师并不这样认为,说话的时候也不见得每次都是她找别人,但老师看见她了,那就都是她的原因了,在她那个班上有很多外来打工的孩子,她们的家长有的文化很低,就在我们的菜场卖菜,也不管孩子,难道真的就是我的孩子不好吗?
从三年级开始,在班上她的学习成绩一般是前三名,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对她要求的严一些好,可是有时候我觉得很累,就不想管她了,可是我也知道我一旦放弃一切就完了,我不希望她将来像我一样,我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舒心,希望她能快快乐乐的,不要像我一样。前几年一个老师说她的名字不好,说长大了我就管不了她了,我准备给她改个名字,杨老师你说,人的性格和生活和人的名字到底有没有关系?
我觉得我很失败,她是我生命的希望,可是我还是没把教育好,我希望她成为一个正直,健康,快乐,勇敢,自信的人,这里面有些她做到了,只是我怎样把这棵小树上不好的东西去掉呢?让她做的更好。谢谢!
这位朋友:
您好!很理解你此时此刻的心情,也非常愿意与你共同探讨有关孩子的问题。
关于孩子拿家里和别人的钱的问题,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孩子“私拿”家里和别人的钱的原因是什么?比如,孩子没有自主使用零用钱或零用钱不够;受她人指使、教唆或胁迫;用钱来“围”朋友;模仿父母大手大脚花钱等等。要了解孩子“私拿”家里和别人的钱的原因,我们做父母的最关键的就是静下心来创造与孩子交流沟通的融洽环境,让孩子自己述说“私拿” 和别人家里的钱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以及平常的生活中轻易不要用“偷”这个字)。当孩子说出了拿钱的真实原因之后,切忌以呵斥、严厉的批评为手段来进行“教育”孩子,而要运用“0×0教育诱导模式”来引导——肯定和表扬孩子讲真话的行为表现(0),用“如果”和“假设”的方式指出孩子努力的方向(×),然后进行进一步的肯定(0)。具体到你的孩子来讲,你可以说“囡囡对我说了真话,说明你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好孩子,爸爸妈妈非常高兴,也非常喜欢你这样诚实的好孩子,如果你以后拿钱的时候能征得爸爸妈妈的同意之后再拿,那么你就是爸爸妈妈最喜欢、最值得骄傲的好孩子”。这样孩子会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改正“私拿”家里和别人的钱的行为。
其次,当发现孩子“私拿”家里和别人的钱之后,我们做父母的要控制自己易激惹的情绪,冷静分析孩子为什么要“私拿”家里和别人的钱,如果是正当合理的需求,那么就要给孩子讲明:这些需求对于孩子来说是合理自然的,如果能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爸爸妈妈一定会满足你的。不过你今天拿钱的方式不合理、也不明智,这样一来你就把合理的需求变成了不合理的行为,让爸爸妈妈感到非常不高兴;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也需要我们以心平气和、循循善诱的心理和行为来给予孩子引导和嘱咐,切忌严厉斥责和体罚(大量的案例表明:严厉斥责和体罚正好与教育初衷相反,孩子由于害怕和屈辱,变得不敢吐露真言,更加趋向于不诚实)。随意在教育孩子之上我们建议:从尊重孩子身心需求做起,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愿望,让孩子觉得我们在尊重她、关心她和爱护她,把心态放到与孩子同等的水平之上,这样她就不会以“私拿”家里和别人的钱的途径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了。
第三,当发现孩子“私拿”家里和别人的钱之后,我们做父母的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而应尽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谈是怎么样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根据实情,给孩子重点分析两方面问题:一是是非问题。联系实际,给孩子讲清如何对待钱会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小的毛病发展下去,会铸成大错。二是想花钱应该怎么办。告诉孩子,想买什么跟家长说,家长给钱或不给钱是经过思考的,要钱就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如果家长平时忽视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应该向孩子做自我检讨,让孩子服气。
第四,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经济活动乃至预算,这是家教中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的最好方式,可以让孩子从中了解金钱的意义、金钱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使用方法。孩子“私拿”家里和别人的钱是发现家长对自己的钱没有清楚概念,以为自己拿了家长也不知道,让孩子钻了空子。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经济活动乃至预算,孩子一方面会知道家庭收入支出有比较详细的记录,可以培养其良好的理财习惯,另一方面孩子会会知道自家的经济情况,培养合理用钱意识,还有一方面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主人,也是爸爸妈妈非常信任的人,而彻底改变其“私拿”家里的钱的行为。
第五,做父母的要注意自己的榜样影响,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其实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要谨慎,以免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要明白教育和培养孩子是需要恒心、耐心和信心的系统工程,所以任何时候都要
第六,从我们自己本身分析,孩子在家庭中是否得到了温暖和关怀;平时是否给她一些零用钱,其数目要与一般的小朋友差不多;是否每周或每月给一次;是否对孩子交待了这些钱的使用和安排,即便是买了一些不恰当的东西也不要过分的批评她,因孩子有自己的爱好。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经济管理”,所以要付“学费”。孩子手中有了钱后,看到别人的钱也不稀罕,不会去求她平时“求之不得”的东西, “私拿”家里和别人的钱的行为也就随之改掉了。
第七,前面我已经说了孩子“私拿”家里和别人的钱,多是自己的欲望不能满足而产生的行为。如果孩子的欲望是正当的需要,父母就应该满足;一时满足不了,父母要说明情况,给孩子以期待的希望;同时训练她一定的抑制能力,但不可哄骗。哄骗的结果是你失掉威信,孩子不但还会重犯错误,而且学会了撒谎。如果孩子的欲求是不正当的需要,一定不要去满足她,而要耐心地向她解释,克制她的贪心,教育她抑制自己。分析原因,及早地教育,是预防孩子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要方法,这就是“防患于未然”吧。
第八,也有可能是你们家父母的角色不清楚,在家庭中本来是父亲要扮演正直、刚健、严厉的角色,母亲要扮演慈祥、关爱、温柔的角色。在对待孩子“私拿”家里和别人的钱这一件事情上父亲要以严厉的态度和行为来对待她,之后母亲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了事情父亲会打、会骂以及要遭受惩罚,同时要向她说明父亲这样对待她是关心、爱护她的表现。所以以“严父慈母”清楚的角色扮演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于“她现在也越来越不听话,也不想好好学习,总是很浮躁,成绩也不如以前”的问题,首先,建议你参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1)》《好孩子是夸出来的(2)》,同时多运用“0×0教育模式”--指出孩子的优点(0),然后由“如果”或“假设”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进一步肯定(0)。这个模式具体运用到你儿子的身上就是:你记忆力好,善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处理和解决问题,这一点爸爸或妈妈非常欣赏(0),如果你能制定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按部就班完成之(×),那么你的学习就会有飞跃性的提高(0);你还可以利用儿子的特长、兴趣以及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运用利用“0×0”教育模式来建立起他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对文化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上的成功感,让儿子优上加优。
其次,你希望孩子怎样,就说孩子已经怎样了。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品质,就说孩子已经有了这样品质。比如,希望孩子爱学习,就说孩子爱看书,爱问问题;希望孩子记忆力好,就说孩子看两三遍就记住了等等。千万别说孩子“没有记心”“笨头笨脑”“总爱撒谎”“老师不喜欢”等等。
第三,在学习上不要与其他的孩子去比较,而是要与他自己比较,有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既可以帮孩子找回自信心,让他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在自信中达到更进一步的成功,又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的乐趣,达到自觉自愿高效率学习的目的。
第四,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爱听赞美。孩子是你的心头肉、掌上珠,所以你要记住在日常生活中多表扬孩子。所以你要多发现孩子的特长、兴趣以及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要结合他现有的优点,鼓励和督促孩子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建立起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对文化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上的成功感。所以要想达到目的就不要吝惜表扬,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就会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自我意象,那么孩子也就如我们所愿的优秀起来了。
第五,要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关心、支持、鼓励;孩子出现进步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又快又好等),鼓励和支持孩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六,孩子调皮“不想好好学习,总是很浮躁”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需要用耐心、忍心、仁心、苦心、爱心来帮助孩子学会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技能和技巧,要多理解、多照顾,要及时正确而正面地对孩子进行评价,肯定其点滴的成功之处,让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那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第七,孩子的学习有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或某一个学科中取得好的成绩,我们要及时发现,并充分的肯定其成绩,要多讲他的长处,闭口不谈他的短处,让他在表扬声中分享到取得成绩的喜悦,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是的良好氛围,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激励和影响下,逐渐达到思维开拓,记忆力增强的目的
第八,每天父母特别是父亲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和讨论,同时也别忘了与孩子在一起去逛街、参加文娱体育娱乐活动等,随着我们与孩子接触机会的增加,一方面我们与孩子的情感也会与日俱增,在幸福、愉悦和快乐的情绪体验之中与孩子拉近距离,于无声处使孩子得到教育和诱导;另一方面随着我们与孩子距离的拉近和情感的增加,就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鼓励孩子的一点点成功,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你在期待他的成长,你在相信他的成功,那么他也就会像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第九,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做到:接受事实,接纳孩子现状;多看孩子优点,少看孩子缺点,用正面的教育方式多鼓励表扬,不要过于批评指责、唠叨过度;改善亲子关系,注重沟通交流,把孩子当作是与成人一样的朋友,从过去的导师身份转变为目前的助手身份。只要我们放平了心态,放松对孩子过分的管理和约束,真正把学习的责任心交还给了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像我们所期望的一样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优秀学生的!
关于“人的性格和生活和人的名字到底有没有关系?”的问题,我觉得还是多少有点关系的,比如:一个人生性懦弱,凡事消极,就要起一个叫“志强”的名字,再如一个性格争强好胜的人起一个诸如“若水”的名字,每当自己运用或大家叫他的名字的时候就会时时警醒他本人向这个方向努力,慢慢地她也就会养成习惯,而达到性格上的改变。
以上分析和方法仅供你参考,不足之处还请你批评,你的朋友杨永龙祝你教育孩子成功!
杨老师:
你好!看了你的回复我也想了很多,我的姑娘叫***,我给她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她能够舒心快乐,不要像我一样不开心,不要像我的小时候。但是十年过去了,我发现我更失败,我并没有把她教育好,而且别的孩子都有的她也常常没有,小时候我常常觉得她特别好,她不像其他孩子那样乱要东西,小时候她总是跟着我,后来上小学了一年级下半期她就自己走路上学,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她开始拿存钱罐里的钱,第一次发现我狠狠的打了她,我知道我做错了,但我总是给她讲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不要和别人攀比,但是她无法理解大人的辛苦,从我自身来说我那时候仍然没有像你说的那样给她零花钱,而和她最好的一个女孩是什么都有,可能对她也有一定的刺激,导致她不断的拿钱以满足需求,后来我不再打她,但是给她讲道理,效果也不是太明显,她有时仍然从我钱包里拿钱,我不知道她会不会改好,我真怕她改不过来怎么办?她一生的路还很长啊,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妈妈,我让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却没有给她最多的爱与关怀,才导致她现在这个样子,杨老师我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让她改变过来?
我是一个很忧郁的人,今天我在想如果能够回到18岁,我会选择自杀,而不会再继续活下去,经受这么多的磨难,现在有孩子了我无法留下她自己去承受一生的痛苦,我还是要陪着她,虽然她有这么多的缺点。
小时候我和父母的关系很不好,尤其和我的母亲,有很长时间我们不说话,很多原因吧,主要是家里的事情,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孤独,我只能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离开家,在高一的时候那次考试我特别紧张觉得自己考的特不好,我都想自杀了,但结果出来我在班上还是前几名,但那次对我的打击却很大,我是那么的恐惧,只有我最好的一个女朋友知道这件事,第一年我没考上大学,又复读了一年,更无助的一年,没有朋友了,第二年我考上了,本来我很想去天津纺院学服装设计,但母亲却让我到了郑州学了工业经济专业,这对我来说最失败的选择,他们在单位都是搞设计的,他们觉得老是被人管着,而学工业经济将来可以去管别人,是不是很天真啊,而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有时想什么却对别人说不出来,就是现在仍然会有这现象的。
很长时间里我觉得我应该去看心理医生,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坚持这么多年的,不过我现在比原来好多了,我学看自我调节,我想我的很多想法一定会对孩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我现在要求自己尽量做一个积极快乐的人,希望能够对孩子有帮助吧。
从学校毕业后到工厂上班竟然是在车间干了一年的工人,我最不愿意给别人讲过去的事,我的同学现在工作都很好,只有我是一事无成,在厂里没干多久就出来了,但是我那时的性格太内向,也可能是孤僻,我没有勇气去再找工作,断断续续的工作,后来有了孩子,就又休息。
孩子小的时候我还是在娘家,和他们在一起,看着人们之间的矛盾,实在是厌倦,但我爱人的工资也不高,而且还在外地,所以我们只能在那里,等到孩子三岁的时候我们才回到自己的家,但我的孩子和他的父亲是有距离的,我们回来好长时间他还是在外地的,所以孩子还是我管的比较多,就是现在他也无法管她,她是不听他的话的。
孩子上幼儿园后,我去保险公司,但由于我的性格的原因,我总是不好意思给别人讲,所以也很失败,而且保险公司的压力很大,不出单也没有收入,后来就跟着做直销,我不是一个敢说敢干的人,却选择的还都是销售工作,自己总是给自己找理由,后来自己还开过店,又赔了,炒股也赔了,我觉得我的生活糟糕透了,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有钱,因为我的那些同学现在工作不错,条件也都很好,我总是希望能撵上他们,但是我已经明白这不可能了,我什么时候都比不上他们。
我生活中唯一值得我骄傲的是我的姑娘,可是现在她又是这个样子,我觉得我的生活真的是很失败。那几年总想着挣钱,忽略了她,钱也没挣到,孩子也养成了很多坏毛病,由于生活的不顺,她一犯错误我就忍不住发脾气,而且我的婚姻也有很多问题,其实我爱人是个很好的人,不抽烟不喝酒,但是前几年我们老是吵架,孩子看着肯定也会有影响,我多希望给她一个温暖快乐的家,但我没有做到,我真不应该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现在我们不怎么吵架了,但我的婚姻里总是缺少一些东西,我只想赚钱,却总是赚不到。
我跟我的父母也总是有问题,我的姐姐也是,我们的生活到底哪里出错了?我的生活太乱,我静不下心来,我的孩子也是很浮躁。
我现在又去保险公司了,在这里有压力但也有可能挣到比上班多的收入,我一直在努力,我想做一个好人,我也希望孩子也能做一个好人,但她现在已经开始有点玩世不恭,叛逆,就像我的小时候。
我是不是应该让她和你谈谈,你对她进行一些心理疏导,不要让她再走弯路,她现在在我面前总是答应的很好,但总做不到,而且我觉得她现在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和我说心里话了,我常常怀疑她说话的真假。啰里啰嗦说了这么多,我自己都觉得很乱。
这位朋友:
您好!针对你的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供你参考:首先从你的信中可以看出你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遭受“痛苦和煎熬”的不可取之处,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明确“挫折和磨难本身并不会对我们的心灵造成伤害,使心灵遭受伤害的恰恰是我们对挫折和磨难的消极地回忆。”换一句话说就是“我们生活在当下,影响和左右我们的也就只有当下的心境和心绪”,所以应该用一种不悔恨、不关注、不回忆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心态,把当前的要做的事情做好。从你的信中已经反映出了你正在追寻生命的价值和使自己走向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途径,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思想纯洁,善于学习、摸索以及反复总结让自己获得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和坚强的好妈妈,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学习、摸索以及反复总结你会拥有自己的一片艳阳天的!
其次,你要明白“生命就是不断受到伤害和不断自我修复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受到伤害和不断自我修复的过程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而走向成熟的过程。一个哲人曾说过:“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在经历了最残酷的打击之后,还能笑对人生,笑对生活!”在生命的历程中,交织着矛盾和痛苦,充满着求索和艰辛,遍布着荆棘和坎坷,人生是由艰难、困苦、磨难与挫折之珠串接起来的光环,每克服一次艰难、困苦、磨难与挫折就会在生命中增加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我们的生命也会增色不少。因此,人生的旅途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磨难与挫折,只有经历过艰难险阻,才能更加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美丽。
第三,洞灵子在《薄白学》中指出:人世间有一种要得便得、要失便失的东西,此即是情感。例如幸福,你觉得幸福,你便幸福;你觉得痛苦,你便痛苦。愁绪与快乐、紧张与轻松、爱与恨、幸福与苦闷等对应之情感,仍是可以“按需分配”,要之有之,要多少有多少。你丢失愁绪,即获得快乐;丢失紧张,即获得轻松;丢失恨,即获得爱;……。在心理情绪之上,南宋陆象山的名句“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即是印证。这段话的涵义是什么呢?一句话,“快乐来自于思想”。“快乐来自于思想”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它真的可以让我们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比如你一心想着自己“在车间干了一年的工人”干工人的经历是让人看不起的,那么你所看到的就是自己说出当工人的经历别人就会表现出厌恶、鄙视和漠然的眼神,当然你也就会体验到焦虑、郁闷、苦恼、悲观的体验,所以就会出现自己太失败、太窝囊而情绪低落不止(相对于你来说,我曾经还当了两年打工仔,那我应该因为这样的经历而要钻到地底下而不能见人了);如果你一心想着别人对你是关心、关注、爱护、肯定和尊重的,那么你所看到的就是关心、爱护、欣赏、肯定和尊重的眼神,当然你所体验到的也就是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感觉;如果你想着快乐,你就会快乐……。改变思想,你就改变了行为和经验,请你试做一调整看看效果如何。
第四,笛卡尔说通向幸福的规律有三条,其一,尽力知道整个人生中,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是“知”;其二,努力实践理智的指示,不受情绪、欲望摆布--这是“行”;其三,不要去追求或欲求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东西--这是“知足常乐”。笛卡尔的三个方法能不能让人达到快乐呢?我们可以综合来看:譬如,人在一生中,都会获知许多信息,而情绪的波动、欲望的增减,更是每天都会出现的,那么,你会感觉幸福很难掌握。笛卡尔的建议如下:①尽力去知道整个人生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做与不该做的判断标准,往往在于一个特定社会中所订的规范。社会规定行人走路要靠右边,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否则就违反了交通规则,会遭到警察的处罚。这表示你不能任意穿越马路,否则得不偿失,省了一分钟却赔了一千块,多划不来。这时,你必须分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家庭到公司、社会,都要分清楚。该不该做有时往往是一种外在的压力,但只要在特定范围中,掌握住原则即可。②努力实行理性的指示,不受情绪、欲望的太多影响。我们都十分清楚什么是理性、什么是欲望。理性告诉我们不要去做的事,欲望出现时,我们还是做了。因此,笛卡尔建议我们,要设法按照理性的安排去做。然而,我们有时会怀疑,一旦按照理性行事,反而得不到幸福。按时上下班,从来不跷课,对父母言听计从,和别人约会从未迟到……试问这有什么乐趣可言?这样的生命似乎太过平淡,毫无刺激与新鲜的感觉。这时,你必须衡量这种新鲜的感觉与恒久的心灵平静,哪一种才是真正的幸福。③不去欲求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好处。将所有未达到的优点、好处,都视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就不会有过度的欲求和盼望。我决不会想要得一个诺贝尔奖,但是,假如我今天已得到一项极高荣誉的奖,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诺贝尔奖时,我一定开始寝食难安。我想通过对他的总结和学习,聪明的你一定会悟出一些什么可以改变的东西来的!
第五,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生活,同时我们每个人也都可能拥有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生活。我们追求和可能拥有的这种生活在哪里呢?说白了就在我们现在的思想、观念和态度之中。只要我们转变了思想、观念和态度,放弃和迈过过去,一切重新开始,从头做起,当我们迈出新的一步的时候,我们不仅会得到我们所想得到的一切,而且还会让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尊严、自信。
第六,平和心态,承认现实,顺应自然,学会客观地看自己。你说自己断断续续的工作和漂泊,……看看自己的同学一个个过得风光无限,想想自己……心情更加的郁闷。我要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之上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把我们放在其中绝对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如,我工作二十多年,我的同学绝大多数已经有了一百多平米的房子,有的已经住上了别墅、开上了几十万元的车子,可我自己目前住着四十几平米的房子,妻子长年风湿缠身,儿子需要扶养,四位老人需要赡养,物质生活之上可谓捉襟见肘,但是在精神生活上奉行“学以致用,助人自助”,在保质保量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之下,不仅义务为一千多人做了心理疏导,而且还撰写并出版了《挑战自我走向成功》、《走进健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案例选辑》等专著,精神生活之上我又是充裕和富足的。再如,你尽管在物质上没有自己的同学那样“过得风光无限”,但是目前最起码再保险公司还干得不错,而且上天还赐给了你一个不错的丈夫和非常可爱的女儿,你得到了别人千寻百觅而不易得到的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凡事我们要多看光明积极的一面,做到自得其乐,自己欣赏自己,始终抱定龚自珍“天生我才必有用”信条,扬长避短,创造快乐,享受快乐。
第七,正视现实正确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看待自己的处境、对应付挫折有心理准备,接受适量的挫折经验,即适当的去“经风雨见世面”。有人说,生活就像是一个问题篓子,这边的问题刚刚补好,那边的问题又漏了出来。生命不息,问题不止,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出现问题与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像是一道不知道答案的方程,解这道方程虽然我们不知道有没有解,也不知道有多少解,更不知道哪个解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遵循的却是趋利避害,让自己内心充满幸福、愉悦、快乐和爱。所以我们要认识自己所面对的周围环境,并且要调整自己,尽最大可能去适应环境。
第八,要了解自我,正视自我,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正确的看待别人,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在心里多想一想,为什么会造成这个样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要认识到消沉、悲观则于事无补,而要振作精神,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则尽力忘掉它。
第九,对生活要抱有乐观态度,要以微笑去面对每天的人和事,胸襟要开阔,丰富自己的知识,多交朋友,走出自我的封地;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苦恼和心里话,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要现实;相信并运用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控制生活、改变生活,并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我、改造自我,并掌握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十,掌握缓解心理压力的各种办法:①改变情境,主动脱离引起挫折的情景,通过郊游、登山、体育娱乐等活动放松身心,摆脱挫折感。②发泄法通过倾诉、放声大哭等发泄情绪的方法释放内心的压抑。③升华情调,把精力投入到更高层次的追求中,以转移对挫折的注意等。实际上,在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时,要把它看成是对自身的磨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正是在应付压力的一次次磨练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足够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常常是一个经历过种种曲折的勇敢者。
关于你的女儿的“问题”目前不算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你按照我在上一封信中给你的建议去努力,你的孩子一定会得到有效改正的。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有不如意的地方,你可以让你的女儿在QQ上和我聊一聊,我的QQ号码是489276198.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
杨老师:
您好!你的回信我已经看过,谢谢你能及时给我回复,你的回信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也在朝着你说的方向努力,只是没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只是从自己所看的书中吸取一些好的东西。人的一生中就是这样不断的修正自我,才能逐步的成长。
你说的很好忘记过去,不回忆,不关注,不悔恨,过去只代表过去,不代表现在和未来,前几天我还在一本书上看到,人生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对我们来说我们只拥有现在,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抓住现在的每一天,才是最真实的,未来的生活是由现在的所作所为所决定的。放松心情,一切都会好的,谢谢你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