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无法复制替代


由于场内期权工具在中国一直未推出,许多机构便花费人力和物力来研究复制替代相关策略,如国泰君安的“用股指期货来“复制”股票的保护性卖权策略”,虽然用意及研究成果很好,但个人以为期权这一非线性工具是无法用其它策略来复制替代的。仅以国泰君安的上述策略为例,一一剖析如下:

保护性卖权实质上就是一个买入看涨期权,试图通过利用股指期货来复制保护性卖权策略:0-1简单策略、delta中性策略及SPO策略是存在些许问题的。

国泰君安的报告自己也指出:

0-1复制策略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执行,不需要估计参数,但由于该策略是期权的近似复制,会有一定的跟踪误差,而且需要不断地低卖高买,价差成本较大。

  Delta中性策略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期货代替现货调整风险头寸。但其缺点也是显著的:一方面需要估计隐含波动率;另一方面该策略还存在delta跟踪误差,gamma风险以及基差风险。

  SPO复制策略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期货代替现货作为风险资产,由于股指期货的杠杆作用,这大大降低了风险资产占用的资金成本,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缺陷方面,该策略除了具备delta策略所有的缺点外,还存在较大的展期成本,而且跟踪误差较delta策略会更大。

  利用上述三种策略对A股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三种策略均能取得一定的复制效果,但相比而言,0-1简单策略的效果最好,成本最低,delta策略次之,而SPO策略最差,0-1策略甚至能跑赢沪深300指数。

我们就剖析一下国泰感到最好的0-1策略。

事实上,首先他们没有考虑到手续费成本以及保证金因素,而这个在实际交易中往往是影响深刻的;其次市场的来回震荡会加剧该策略的成本,而往往忽视了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第三,在目前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中主力合约往往为近月合约,交易时间短,恐难达到保护性目的。

因此,尽快推出股指期权或股票期权工具才是真正实现避险需求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