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危机公关的三大败笔
政府以及城市作为客户的公共关系服务需求近年来逐步增加,预计今年此类业务将占公共关系行业三成。昨天,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网络公关及危机公关已成为份额增长最快业务,其中提供给政府部门的服务约占10%。另外,该协会负责人透露,“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是公关公司手笔。(10日新京报)
其实,公众并不傻,早就看出所谓的“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不过是一种危机公关行为,让双汇管理层或许始料不及的是,非但没有能够化解危机,相反遭来更为猛烈的批评和抨击,令自己陷于更为狼狈的境地。
为应对突发事件,挽回影响,重树形象,危机公关行为本身无可指责,相反是现代企业应有的管理素质,现实中也不乏成功案例。而双汇之所以弄巧成拙,其败笔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没有道歉的诚意。食品质量安全,事关消费者身心健康,而“瘦肉精”之危害早已让人闻之色变,作为品牌肉食品巨头,使用饲喂瘦肉精的“健美猪”做原料,无疑已经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可双汇方面在瘦肉精风波暴发后,始终只承认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如此“道歉”显然不具诚意,当然让消费者很失望、很寒心。
缺失起码的责任。双汇一直号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却独独不检致命“瘦肉精”,本身就是忽悠消费者,更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极不负责任。问题曝光后,双汇不是认真检讨,践行诺言,拿出实际行动加以整改,重拾消费者信任,相反把责任全推给上游养殖、流通环节,推给了政府监管不力,而拒绝承担把好企业最后一道关的责任,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危机公关,只会让公众看到,危机继续潜伏在双汇产品里,如何能够再放心?
藐视公众的狂妄。一个企业面临如此严重的信任危机,理应低调、谦虚、诚恳面对质疑,如果是给出甲乙丙丁整改措施,让公众能够打消顾虑,就是搞个万人大会也无妨,制造点大的动静也不是不可以。然而,这个公关大会,不但依旧是老总狂妄自大表示不会成为三鹿第二,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扳倒双汇,而且更有目中无人的三呼“万岁”,似乎一切由双汇自己说了算,全不把消费者的话语权乃至决定权放在眼里,怎能不叫人反感?
双汇的命运走向如何,还有待观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危机公关败笔,起了反作用,令其恢复元气的路变得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