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在线访谈:解读一季度CPI数据(2)
主持人:3月份CPI同比上涨5.4%,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CPI数据呢? [04-15
10:12]
徐洪才:因为CPI的构成,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尽相同,在老百姓看来,跟他们利益密切相关的房价最近两年涨得比较多,当然,从近期看上涨速度稳住了,没有明显上升。但是生活成本在上升,所以,大家感觉到CPI结构、权重的设计虽然已经做了一些调整,但是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如菜篮子等这类产品的价格,大家感受比较深,近期价格上涨比较快,所以百姓的感觉和公布的CPI数据可能还是有一些差距。 [04-15
10:15]
主持人:物价上涨过快成为老百姓普遍关注热点话题,温家宝总理日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物价总水平全面部署,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一些控制物价手段,比如4月2号上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会同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商务部市场运行司请17家协会负责人召开重要消费品行业座谈会,全国工商联下属23家商会保供应、稳物件、促和谐倡议书,号召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性起来,落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要求,千方百计保供应,为国分忧稳物价,这些调控手段,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04-15
10:15]
邹平座:物价上涨和货币关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不是说贷款越来越多了,物价就会上涨,这里面有一个基础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货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问题,就是说投放100万块钱,如果我生产的是60万的供给,出来是40万购买力的话,物价是下降的,我们普遍老百姓认为,货币发多了,物价就会上涨,其实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时候,增加信贷供给是大于购买力的,这时候物价是下跌的,在这一点认识上对我们宏观调控,对物价认识提供一些依据。 [04-15
10:16]
邹平座:比方说生产产品多,要增加有效供给,供给的增加很重要,那么供给的增加不是说我想增加就增加,它要通过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如何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在结构上如何转变方式、扩大就业,现在最大的担心是很多钱没有经过生产领域,而是进入到购买力。 [04-15
10:16]
邹平座:所以说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保持协调发展,中央的五个统筹,在经济战略当中能够体现出来,这就是宏观调控不能简单认为货币发多了,物价就会上涨,货币关键是投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个很重要。 [04-15
10:17]
主持人:徐教授,在您看来这些调控手段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04-15
10:18]
徐洪才:我觉得总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结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的资产结构,最近几年金融商品发展很快,金融交易活动很活跃,它吸纳了大量的资金;又比如我们的收入分配结构,票子并没有流入到低收入群体当中,而是流入到高收入阶层了,这些人的消费倾向和偏好是不一样的。在目前情况下,由于我们的很多商品、很多行业都是产能过剩、供给过剩,在今后转型、消费结构升级这一过程当中,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工资性收入提高不太明显,财产性收入分享也比较少,而高收入阶层分享得比较多。实际上,收入分配结构是恶化的,不是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会受到影响,现在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 [04-15
10:19]
徐洪才:另外,在金融市场深化过程中,各种交易活动吸纳了大量流动性,金融资产的多元化,这也相当于是一个蓄水池,所以说,虽然央行投放了很多货币,但是不同领域吸纳程度和结构不一样,因此不见得直接会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上涨。这次物价上涨应该说有总量的原因,但是更为重要的,则是体现出了结构性的特点。 [04-15
10:20]
主持人:这轮物价上涨一直没有得到抑制,在这个背后有没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04-15
10:20]
邹平座:这一轮物价上涨是经济危机后期全球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首先是国际输入型通胀对中国影响非常重大,另外是保障性改革方面,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我们对民生的支持也是很大的,在这种时候我们讲什么是紧缩性陷阱?如果全球各国家的物价都是上涨的时候,单一的国家去紧缩货币的话,很可能就会掉入到这个陷阱里面去。 [04-15
10:21]
邹平座:比方说美国的大危机,2007年的大危机,实际上是一个紧缩的结果,因为在2004年的时候跟现在很相似,全球的资源价格暴涨,当然铁矿石涨了75%,而且带动消费品的价格也上升,当时美联储就认为,美国发生通货膨胀了,采取紧缩。从2004年7月份开始,美联储开始提高利率,提高准备基准金率,提高到什么样水平呢?从2004年-2007年,提高了14次,越提有效供给越少,价格越上升,特别是新能源的供给。往上越提就像上吊一样,逐步到2007年初的时候,利率整体上升了3.5个百分点,这就导致美国企业亏损,财政收入减少,家庭住房支付压力不堪重负,老百姓收入下降,这就暴发了次贷危机,这个过程是一步一步逼上来的,就是说无形当中掉进这个陷阱。 [04-15
10:21]
邹平座:如果在2004年的时候,美联储能采用结构性战略总供求管理,增加新能源的开发和能源供给,适当控制一些不合理的需求的话,大危机就不会发生。 [04-15
10:22]
主持人:在徐教授看来,这个背后有那些深层次的原因? [04-15
10:22]
徐洪才:我完全同意邹教授的分析。美国发达经济体本身经济结构调整对全球影响非常大,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后,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实行出口翻番战略,恢复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挤压金融泡沫,这样一个调整过程势必会影响到工商企业的投资,还有居民消费。那么,在这种投资和消费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片面地实行宽松货币政策,这些钱成本很低,几乎是零成本,商业银行拿到这些钱以后,并没有投入到工商企业和实体经济,而是投入到国债市场,美国国债长期收益率达到3%点几,银行从央行拿到资金,去买国债,造成一个循环,这样的话,就助推一个泡沫,而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并不能立竿见影。 [04-15
10:23]
徐洪才:但是,这对全球需求有一定的影响,把美国过度的流动性挤压到了新兴经济体,因为新兴经济体投资机会比较多,回报率比较高,推动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同时也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04-15
10:24]
徐洪才:我们在最近10年,实行出口导向性经济模式,积累了大量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这也迫使我们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之后,进行结构调整,进展是很缓慢的。所以,一些钱寻求不到一个有效出路,这样的话,这些钱就会流到资产市场兴风作浪。好在最近几年,我们资本市场发展很快,全流通时代已经来临,还包括期货市场发展,吸纳了大量流动性,转移了一部分流动性,应该说是好事,减轻了实体经济通胀压力。所以,从总体上看,有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货币政策的原因,也有我们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因。 [04-15
10:24]